1、磺酰脲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1.1、低血糖反应:是磺酰脲类药物常见的严重副作用,大多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血糖下降后未及时减量、服药后未进食、联合应用降糖药、大量饮酒、年老体弱和肝肾功能损害者。轻微的低血糖反应通过及时进食即可纠正,但仍需密切监护。
1.2、消化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等,一般反应轻,不需中断治疗。偶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损害。
1.3、血液系统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或全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以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更多见。
1.4、过敏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红斑、皮炎等。
1.5、神经系统反应:通常发生在剂量过大的情况下,可有头痛、头晕、感觉异常、嗜睡、耳鸣、视力减退、震颤、共济失调等。
1.6、甲状腺功能减退:偶见于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
2、磺酰脲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2.1、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已知SU在发挥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时,必须先与β细胞表面的SU受体相结合,然后与β细胞表面的ATP敏感钾通道藕联,使此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从而释放胰岛素。因此,SU能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不同的SU结合的SU受体不同,如格列本脲是与140KDa受体蛋白结合,而格列美脲则是与65KDa受体蛋白结合,因而不同的SU对β细胞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2.2、胰外作用:SU可以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的产生,并能减缓肝脏葡萄糖向血液中的释放速率。SU可使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加,并可增加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从而使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
3、磺酰脲类药物的种类
磺酰脲类药物于上世纪50年代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第一代的磺酰脲类药物代表为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有格列齐特、格列毗嗪、格列喹酮和格列本脲等。第一代和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常统称为“传统”磺酰脲类药物。上世纪90年代后上市的格列美脲属第三代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来自其能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接受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否则不可能获得降血糖效果。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效力在目前所有降血糖药物中是比较强的。
1、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胰岛β细胞尚有一定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一度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未能满意控制高血糖者。
2、禁忌证:1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活动性肺结核,妊娠,严重心、肺、肝、肾、脑等并发症,血液病:溶血性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或全血细胞减少等,严重甲状腺功能不全者,有过磺酰脲类药物过敏或与磺酰脲类药物结构相似药物(如磺胺药)过敏史者。
1、甜瓜: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具有清暑热、解烦渴、利尿之功效适用于暑热津伤及上消型糖尿病。
2、荔枝:味甘、酸性温。归心、肝、胃、肺经。具有生津止渴、补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各型糖尿病。
3、桃子:味甘、酸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之功效适用于伤津口渴、肠燥便秘明显的糖尿病患者。
4、石榴:味甘、酸、涩性温。归肺、大肠经。具有生津止渴、杀虫之功效适用于咽燥口渴明显之糖尿病兼有虫积之患者。
5、猕猴桃:味甘、酸性寒。归肝、胆、胃、肺经。具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通淋之功效适用于脘腹胀满、烦热型糖尿病兼有黄疸者尤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