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脂肪萎缩
脂肪萎缩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两种,注射胰岛素导致的脂肪萎缩属于后者。患者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可出现皮下脂肪萎缩,形成不易察觉的小凹陷,这种情况的真正成因还不十分清楚。
1.2、低血糖
低血糖的确可怕,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有可能在毫无前兆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患者昏迷。不过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患者不需要掌握如何预防及应付低血糖的发生,有备方能无患。
1.3、脂肪垫
脂肪垫的形成,是由于长期在相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刺激皮下脂肪增生而形成的。这种脂肪垫的存在,会影响局部胰岛素的吸收。脂肪垫的形成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防范措施非常简单--只需要患者朋友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位即可。
1.4、胰岛素抗体
以前某些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数月后,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使胰岛素活性下降影响疗效,并导致胰岛素用量逐渐增加。
I型糖尿病要用胰岛素治疗,因为I型糖尿病它的发病是因为它的胰岛分泌功能已经没有了,几乎没有胰岛细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岛素了,所以必须替代治疗。
II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药剂失效的情况下,应当使用胰岛素了,我们所说口服降糖药剂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岛素的促泌剂,比方说黄脲类药物,现在还有一种列脲类药物。
有些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或者有严重的其它疾病的人,应当使用胰岛素治疗。比方说我们糖尿病病人已经有肾病了,或是肾功能不全了,或者是眼睛的病变比较厉害了,或者说其它地方的病变也比较厉害了,这都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
每次使用胰岛素前都应检查有效期,并观察药液是否有结晶或絮状物,一旦发现,马上停用。
在注射前,建议先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放置2个小时左右,等胰岛素接近常温以后再注射,可以避免注射时的不适感和对皮下组织的刺激。
对于预混式的胰岛素,在使用前可轻轻揉搓并滚动10次,再上下颠倒10次混匀,直至胰岛素呈白色云雾状再使用。摇晃有可能产生气泡,但如果产生了结块或颗粒状物质,要停止使用。
注射时,不要选择硬结、有伤疤和肚脐周围5cm以内的地方。注射后,最好停留保持注射姿势5-10秒钟,待胰岛素充分注射进去再拔针,如果拔针过早,可能会使药液流出。注意做好监测,记下每天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
1、为保证将胰岛素注射至皮下,若使用较长的笔用针头或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时必须捏起皮肤并以45度角注射。大多数成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时,无需捏皮,直接注射即可。另外,将活塞完全推压到底后,针头应在皮肤内停留10秒钟,先拔出针头再松开皮褶。
2、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这些部位利于胰岛素吸收且神经分布较少。不同胰岛素因起效时间的差异,注射部位应有所选择。
3、吃饭时注射。吃饭时注射胰岛素是很普遍的,而且主要是速效胰岛素。进餐时不需提前注射,而注射后必须立即进食,否则可能出现低血糖。
4、不要与他人共用注射笔和针头,避免感染。每个针头原则上只能使用一次。如果针头反复注射后出现疼痛感,意味着针头已经变钝、弯曲或出现毛刺,继续使用会造成创伤,有害无益。
5、不同注射部位要轮换,两次注射部位应距离2厘米,尽量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注射部位出现肿胀、红斑、硬结、水疱等不良反应,应咨询医生。硬结处不能注射胰岛素,易影响吸收。
1、对胰岛素过敏者和低血糖者禁用。肝硬化、溶血性黄疸、胰腺炎、肾炎等患者禁用精蛋白锌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精蛋白锌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含有鱼精蛋白,对鱼精蛋白过敏者禁用。
2、低血糖患者和对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组成成分过敏者禁用。使用人胰岛素会产生抗体,但是滴度值低于相应的高纯度动物来源的胰岛素所产生的滴度值。
3、同时使用口服避孕药、皮质类固醇、甲状腺代替治疗、达那唑、β2-受体激动剂(利托君、沙丁胺醇、叔丁喘宁)等可以使血糖升高的药物,应该增加胰岛素的给药量。而在使用口服低血糖药物、水杨酸盐(例如阿司匹林)、磺基抗生素、一定的抗抑郁剂(例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拉普利)、β-受体阻滞剂、奥曲肽、酒精等,使血糖降低的药物时,应该降低胰岛素的给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