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药物疗法有使用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sulphonyl-ureas,su)。主要为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物,其药理是促进胰岛素释放,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半小时服药效果最佳最。如常用的甲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优降糖、吡磺环己脲、甲磺吡脲(达美康)、克糖利、糖适平,和瑞格列耐,如诺和龙。
2、糖尿病的药物疗法有使用口服降糖增敏剂
口服降糖增敏剂。主要为双胍类降糖药物(biguanides),口服降糖药中的元老,不诱发低血糖,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及降低高肝糖生成率。但对于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为减轻双胍类药物的胃肠副作用,一般建议餐后服用。如降糖灵、二甲双胍、格华止、力克糖、美迪康、迪化糖锭等。
3、糖尿病的药物疗法有使用中草药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很多单味中药具有降糖作用。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治疗其他疾病一样,其特点是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复方的使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低不良反应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不仅在于降低血糖,更重要的是注重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起到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作用。相对于中草药而言,中成药应用较为普遍,如:消渴丸、降糖宁、玉泉丸、渴乐宁胶囊、降糖甲片等。具体患者适用于哪种药物治疗,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根据个人临床经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药汤剂优于中成药。
1、应激事件和心理应激没有解除而误诊为糖尿病。在生病期间、感染、酒后恢复期、高度心理紧张等特殊情况下,被检测出高血糖。然后被警告可能患有糖尿病。一些患者以后再面对血糖监测时会变得紧张焦虑,从而造成连续出现高血糖。这种情况经常被误诊为糖尿病。当降糖药物长期使用后,人体自主调控血糖的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事实上的糖尿病。
2、餐后时间过长而误诊为糖尿病。餐后超过14小时,身体出现低血糖刺激(轻度刺激有时不被察觉),而后会出现血糖升高。这种情况不应视为糖尿病的高血糖。如果不及时解除这种检测后的心理应激,也会在今后的检测中继续出现高血糖,从而被误诊为糖尿病。
3、少量进食后误诊为糖尿病。有嗑瓜子、咀嚼口香糖等习惯的人,在血糖监测前的这种行为会导致血糖升高。
针灸疗法:可选三阴交、足三里、阳池、外关、太冲、太溪、复溜、胰俞、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等穴。采用针法或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灸可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良性自我调节机制。
拔罐疗法:可选背部肺俞、脾俞、肾俞或腹部中脘、天枢、水道等穴。涂上润滑剂,拔罐或走罐后留罐5~1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一月为一个疗程。
心理疗法:要让病人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是可以控制的。乐观情绪有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情绪会引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疗法,特别适用于老年肥胖患者。具体可根据自身情况,每日坚持15~30分钟,采用打太极拳、慢跑、散步等方式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