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语:老人吃豆腐的利弊有哪些?豆腐营养丰富,口味清淡,口感软嫩,是一种受大多数老年人喜爱的平民美食。那么老人吃豆腐的利弊有哪些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您介绍老人吃豆腐的利弊吧。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又称水豆腐。主要的生产过程一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即豆腐。
老人吃豆腐的利弊
一、老年人吃豆腐的好处
1、有利于肠胃吸收
俗语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中医理论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以治疗赤眼、消渴,解硫磺、烧酒毒等。豆腐含有老年人身体所缺乏的铁、钙、磷、镁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的优质蛋白也非常利于胃肠系统功能弱的老年人吸收。常吃豆腐还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
2、防治骨质疏松
而在西医看来,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其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这时由于豆腐中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
3、健脑
丰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比起吃动物性食品或鸡蛋来补养、健脑,豆腐都有极大的优势,因为豆腐在健脑的同时,所含的豆固醇还抑制了胆固醇的摄入。老年人适当的吃一些豆腐有健脑的作用,可以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痴呆症。
4、提高免疫力
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很丰富,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都有,且消化吸收率高达92%一96%。另外,豆腐中还含有钙、镁、嘌呤,卵磷脂、半胱氨酸等。豆腐中的营养成分很丰富,常食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保持身体健康极为有益。
二、老年人吃豆腐的坏处
1、导致动脉硬化
美国医学专家指出,豆制品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氨酸,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管壁内皮细胞,易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于动脉壁上,促使动脉硬化形成。
除了以上内容,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老人吃豆腐的利弊。
2、导致肾功能衰退
在正常情况下,进入人体内的植物蛋白经过代谢后,大部分会变成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但老年人和一些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若他们食用过量的豆腐,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使其出现肾功能衰退,从而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导致消化不良
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旦食用过量,就会使这些蛋白质在人体内积蓄,引起消化不良,会使人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的症状。
4、引发痛风
豆腐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类物质。而嘌呤代谢失常是引发痛风的关键原因。因此,痛风患者食用豆腐过量时很容易会引起其痛风发作。
5、导致碘缺乏病
豆腐中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能促进人体对碘的排泄。因此,人若长期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体内碘的大量流失,使其罹患碘缺乏病。当然,以上的问题并不是倡导老年朋友要远离豆腐,适当的吃对老年人健康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豆腐的食用方法
1、鲢鱼豆腐汤
材料:鲢鱼头860克,嫩豆腐1盒,生姜5片,香菜2棵,葱2根,蒜3瓣,油5汤匙,米酒3汤匙,盐1/3汤匙,鸡粉1/2汤匙。
做法:嫩豆腐切成小块,鲢鱼头洗净斩半,生姜去皮切片,香菜切段,蒜拍扁去衣,葱切段。烧热5汤匙油,爆香姜片、葱段和蒜瓣,放入鲢鱼头稍煎一下,加入2汤匙米酒,煎至鱼头双面呈金黄色。注入4碗清水,以没过鱼头为宜,加盖大火煮至沸腾,改中小火煮15分钟,直至汤呈奶白色。放入豆腐块轻轻搅匀,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焖煮5分钟。加入1/3汤匙盐、1汤匙米酒和1/2汤匙鸡粉,与锅内食材一同搅匀入味。洒入香菜和葱花,即可出锅。
2、小葱拌豆腐
材料:豆腐300克,葱30克,精盐5克,味精3克,香麻油4克,精制油30克。
做法:将小葱除去黄叶,洗净后切成葱花;豆腐划切成小块,放入热水锅焯去豆腥味,取出用冷的净水过凉,捞出沥出水分,盛装在盘内,随即加入精盐和味精,再撒上葱花,淋上香油、麻油。将炒锅置于中火加热,倒入精制油熬熟后,再盛装碗中,待冷却后淋浇在豆腐上,就可上餐桌,食时拌匀即可。
了解了老人吃豆腐的利弊以及豆腐的相关食用方法,小编提醒您,豆腐虽好,但食用要注意,吃豆腐时只要选好“搭档”,养生功能就能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