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癌患者的术后饮食要怎样安排
1.1、细嚼慢咽,促进消化
胃癌术后,胃的研磨功能缺乏,所以牙齿的咀嚼功能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于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更应细嚼慢咽;如要进食汤类或饮料,应注意干稀分开,并尽量在餐前或餐后30分钟进汤类,以预防食物过快排出影响消化吸收;进食时可采取平卧位,或进餐后侧卧位休息以延长食物的排空时间,使其完全消化吸收。
1.2、有选择地补充营养素
1.2.1、糖摄入过多,易引起高渗性倾倒综合征(胃切除术后引起的进餐后的不适症状)。
1.2.2、应补充高蛋白饮食,选择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的食物,如鸡蛋、鱼、虾、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5%~20%,或按每千克体重1.0~2.0克的标准给予(如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每天可摄入蛋白质70~140克)。
1.3、提高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获取量
适当选用动物肝脏、新鲜蔬菜等,以此提高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获取量。需要注意的是,胃手术后,患者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可适当食用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蛋白质与铁质的食品,防止贫血。
2、胃癌的症状
2.1、腹痛:当胃癌发展扩大,尤其在浸润穿透浆膜而侵犯胰腺或横结肠系膜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极少数癌性溃疡穿孔的患者也可出现腹部剧痛和腹膜刺激征象。
2.2、食欲减退和消瘦:癌肿毒素的吸收,可使患者日益出现消瘦、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的表现,往往是进行性加重,最后表现为恶病质。
2.3、恶心呕吐:也是较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即可发生。胃窦部癌也可出现幽门梗阻的症状。
2.4、呕血和黑便:癌肿表面形成溃疡时,则出现呕血和黑便。
2.5、腹泻:可能与胃酸过低有关,大便可呈糊状甚而可有五更泻。晚期胃癌累及结肠时常可引起腹泻,鲜血便等。
3、胃癌的诊断
3.1、体征
早期无特殊体征,晚期可见上腹肿块,直肠指诊可及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同时贫血,消瘦,腹水等恶液质表现。
3.2、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3.3、X线表现
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3.4、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3.5、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1、梨根粥
药粥的用料:藤梨根125g,瘦猪肉100g,大米100g。
胃癌保健用法:将藤梨根洗净,水煎取汁,猪肉切小块,与大米同煮为粥即可。食肉喝粥,每日1剂,分迟早服食,7~14天为一个阶段。
2、小米粥
药粥的用料:小米、生薏米、大枣、山药。
胃癌保健用法:小米能养胃,生薏米可健脾利湿,大枣会益气补血,为身体供给许多必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进步机体的免疫力,有防癌的成效。补肺三脏,兼有除湿效果。把四种食物调配在一起煮粥,迟早服用,才可起到扶正气、补胃气的效果。
1、术后禁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在术后五天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2小时一次。
2、若术后恢复正常,术后两周后可进食低脂半流质饮食,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极少。
3、患者饮食以自我感觉无不适,饮食内容以低渣、温和、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并避免过甜、过咸、过浓饮食,如进食后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应暂停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