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老祖宗推崇的懒人养阳妙法,简单、好用!点燃身体的“小太阳”!
2022-11-28阅读:301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寒气初起,你的双足还好吗?
二、助阳透邪,缓解足部不适
三、中药沐足,助阳发汗、透邪外出
四、艾灸足部,振奋阳气、引火归元


寒气初起,你的双足还好吗?



中医认为人通体之温暖、五脏功能之运转、津液之气化和对外界虚邪贼风之抵御,均有赖于阳气的温煦和推动,而其中四肢关节的运动保养,更需要充足的阳气维持。


而白露时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北风渐起、寒气渐浓,雨水未减,暑湿未退,风、寒、暑、湿兼有,人体容易感受外邪而为病。


其中尤以寒邪伤阳为甚,又因为寒邪致病具有凝滞收引的特点,足部作为人身行走发力之关键所在,在受邪过程中便首当其冲,又由于寒邪由地下而起,故足部最容易先为寒邪所累。


一旦人体足部为寒邪所累,阳气衰弱,温煦不足,风寒湿等外邪就容易袭踞肢体经脉,壅塞骨节、络脉之中,胶着不去,导致血脉凝涩不通。


风寒湿邪久羁,则愈伤血耗气,肾阳虚衰,以致瘀阻日重、虚瘀夹杂,从而引发足部疼痛、肿胀、麻木等问题,严重者甚至容易活动不利、畸形、疮疡。


正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寒湿所伤,身重腰冷,如坐水中……两脚痛。」 


《诸病源候论》亦有云:「夫病之生,多从风起……壅塞难通,因兹气血精髓乖离,久而不治, 令人顽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



助阳透邪,缓解足部不适





当足部不慎被寒邪所累,该如何缓解?我们的养生重点应该是温阳散寒,好好保护双足。


由于足部远离身体躯干,若内服温通类的药物,恐效力难以抵达,因此,此时采用中医外治法更为合适。


中医外治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经络学说、藏象学说为基础,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通过选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或者疗法进行辨证配伍组方加以施治,从而达到强身健体、防病的目的。


《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黄学阳教授认为,中药外治法与中药内治具有同样的理论依据,而且符合中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之理。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均存在密切联系。足部具有众多腧穴,同时又是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中足三阴经、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起点和三阳经的终点,是阴阳的交会点,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


正如《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所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


可以试试中药沐足和艾灸,通过刺激人体足部腧穴,或通过足部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并通过经络运行至全身,从而起到促进气血运行和温煦身体的作用。



中药沐足,助阳发汗、透邪外出





中药沐足是中医特色外治疗法,通常认为,中药沐足可使药物经足部透皮吸收后双向调节血液系统和神经系统,改善血液循环,既可以通气血,又能通过刺激穴位、经络,促进全身神经的协同运行,达到预防和改善不适的作用。


常用温阳通络中药沐足疗法的基础方为:桂枝30g,干姜30g,虎杖30g,酒大黄30g。


运用方法如下:将以上药物以水煎取药液约3000mL,放置于浴足盆内,待药液放置至适宜温度后用以沐浴双足,浸泡深度以没过足踝为宜,30分/次,每日1次,晚上10:00~11:00进行。


方中桂枝、干姜性味辛热,两药合用,可助阳发汗,温通经脉;虎杖、大黄则有散瘀之功,同时也可以制约上两味药材以防温燥过度。


全方煎取药液浸泡双足,可致患者微微汗出。其效应一方面可温煦脏腑以增强人体正气,另一方面可促进血液循环以加强机体代谢,助邪外出,具有调和阴阳,扶正透邪的功效。



艾灸足部,振奋阳气、引火归元





灸法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老的保健方法之一。


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便阐述了灸法的起源: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明确的指出了,温热效应是灸法作用的重要机理。


而灸法之本原目的,在于顾护、调理人体一身之阳气。艾灸足部,除了有振奋阳气之功用外,还因足部为阴阳经交汇处,还有引火归元的功用。


常用足部灸法之穴位:涌泉、隐白、大敦、照海、太白。


方中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为井(木)穴,有引火归元、益气固脱的功用,隐白为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井穴,具有调脾和血、清心宁志、温阳回厥的作用,大敦是足厥阴肝经的井穴,具有疏理肝气、救逆的作用。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和五输穴的输穴,具有调肝血、通血脉的作用,照海则属足少阴肾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跷脉,有调经之用,太白穴则为足太阴脾经五输穴之输穴,足太阴脾经的原穴,有扶脾土、和中焦、调气机、助运化等作用。


艾灸上述诸穴,共奏益气温阳、舒缓不适、调脾化湿之用,同时也可以配合艾灸气海、关元、中脘、膏肓、肾俞等穴,加强温阳之力。


通过温灸足部穴位,坐着就能提振阳气,体内阳气充足,自然有利于足部的保养和抵御虚邪贼风的侵扰。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