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荨麻疹,大家都不陌生,急性期时,通常躯干或四肢迅速出现几片红色风团,大小不一,经常伴有严重瘙痒,甚至难以忍受。荨麻疹大发作时,一味地用止痒药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曾祥珲教授擅用经典名方对荨麻疹进行辩证治疗,下面就请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
钟某,男,53岁。2018年9月17日入院。
主诉:全身红斑、风团伴瘙痒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开始出现全身散在红斑、风团伴明显瘙痒,无恶寒发热,后至外院就诊,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予苯海拉明肌注及美能、开斯亭、富马酸酮替芬片口服后,红斑可消退,瘙痒可暂时缓解,但仍反复。4天前,患者出现双下肢浮肿,偶有腹部隐痛,便后痛减,遂至我院门诊就诊,予地塞米松及法莫替丁静滴、中药汤剂口服等治疗后,红斑较前消退,瘙痒有少许改善,但全身仍时有新发红斑、风团伴瘙痒。1天前,患者出现双手浮肿,全身散布红斑、风团,瘙痒明显,日夜不止,现由门诊拟“急性荨麻疹”收入我科。
诊查:神清,精神稍倦,全身散在红斑,部分融合成片伴瘙痒,双手掌、足底蚁咬感,双手、双下肢轻度浮肿,双下肢肤色偏紫暗,稍恶风,无发热,心烦躁,口干多饮,口苦,偶有腹痛,便后痛减,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每日1次、质偏烂。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下睑暗红,腹满,双手、双下肢轻度浮肿,双下肢肤色偏紫暗,全身散在红斑、部分融合成片,手温。
既往史:2018年3月中山市某医院行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Hp(+),半月前开始口服四联抗菌治疗,发病以来已停,现无胃脘不适。
西医诊断:①急性荨麻疹;②慢性胃炎。
中医诊断:瘾疹(太阴-风水)。
基础病机:表束,表寒,伤营;太阴伤血,水饮,里虚;阳明里结,里热,外热,外结。
辨证分析:患者皮疹、红斑、瘙痒、双手掌、足底蚁咬感等表位的不适为表束,稍恶风为表寒,眠差、心烦躁为伤营;太阴层面,下睑暗红、皮肤红斑为伤血,四肢水肿为水饮,大便偏烂为里虚;阳明层面,腹满为里结,口干多饮、口苦为里热,手温为外热,皮肤红疹、成片为外结外热。患者以表为所急所苦,在表有表寒、水气困束,里有阳明结热灼伤津液。治以发散水饮,辛寒清热除结。
处方:《千金》橘皮麻黄汤。
橘皮18g,麻黄18g,杏仁24g,石膏48g,生姜24g,苏叶18g,柴胡18g。加水1000mL,煮取300mL,分3次服。
处方分析:内含半个麻杏石甘汤解表清热化饮,柴胡、陈皮理气除烦,苏叶、生姜温助解表。上方服用2剂,9月18日夜间患者诉全身瘙痒,以双下肢为主。考虑为风水泛溢,予加服越婢汤发表除饮、清热散结。
9月19日:患者全身瘙痒较前缓解,下肢片状红斑明显减轻,四肢浮肿较前消退,少许怕风。仍口干口苦,心烦热,腹痛缓解,纳眠较差,二便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滑。下睑暗红,腹满,双手、双下肢浮肿减轻,手凉。患者手由温热转凉,考虑里邪出表,现表寒兼有里热,予大青龙汤发散水饮、清热除烦散结。
处方:大青龙汤。
麻黄36g,桂枝12g,苦杏仁18g,炙甘草12g,石膏30g,生姜18g,大枣24g。
9月22日:上方服用3剂,患者全身瘙痒明显缓解,皮疹基本消退,未再新发风团,下肢稍肿,予守方3剂。
至9月25日病情缓解,予改知母解肌汤(麻黄12g,甘草12g,石膏18g,葛根18g,知母18g)巩固治疗。患者出院后无新发皮疹,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后予桂枝加黄芪汤(桂枝18g,赤芍18g,生姜18g,大枣24g,炙甘草12g,黄芪30g)实卫气,固腠理。3周后患者复诊,均无发作。
收功的用方非常重要,相当于两军交战、夺取边城后的再巩固清扫,让人体气血恢复、津液自和、藩篱密固,这是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