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黏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镜发现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本病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少数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脆甲、舌炎或舌乳头萎缩等。由于本病发病率高,且临床上常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又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李佃贵先生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独到的经验,接下来我们跟随李老学习一则相关医案。
涂某,女,54岁。2018年11月5日初诊。
主诉:间断胃脘胀满2年余,加重伴口苦1个月。
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胀满,进食后尤甚,遂就诊于四川省某医院,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胃炎伴糜烂,病理示轻度萎缩,予西药(具体药物、服药方式不详)治疗后症状好转。后症状时有反复,未规律治疗。1个月前患者因情志不舒出现胃脘胀满加重,伴晨起口苦,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院门诊。现主症:胃脘部胀满,进食后加重,晨起口苦,矢气频,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乏力,偶有气短,纳可,欠安,入睡困难,易早醒,大便每日2次,成形,舌淡,苔薄黄,脉弦细滑。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痞病(浊毒内蕴,脾胃虚弱证)。
治法:化浊解毒,行气和胃。
处方:百合15g,乌药9g,当归20g,川芎9g,白芍12g,白术12g,三七粉6g,茵陈12g,黄连12g,仙鹤草12g,半枝莲12g,香附12g,紫苏梗 12g,广木香9g,荔枝核12g,全蝎9g,蜈蚣3g,砂仁15g,枳实15g,厚朴 9g,清半夏 9g。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400mL,早晚分服。
患者诉胃脘部胀满较前稍缓解,矢气频,仍有口苦,夜间及晨起加重,乏力,纳寐可,大便每日1行,质可,舌淡苔黄腻,脉弦细数。上方基础上去仙鹤草,加苦参9g,白花蛇舌草15g,鸡骨草15g,瓜蒌15g。予中药汤剂14剂,煎服法同前。
患者诉夜间口苦较前减轻,小腹胀,矢气较前减少,偶有气短,纳可,寐一般,大便每日2次,成形,舌红苔薄黄,脉弦细,二诊方基础上去香附、紫苏梗、荔枝核,加神曲12g。予30剂继服,煎服法同前。
四诊
患者2021年2月28日于四川省某医院复查电子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隆起糜烂,病理示轻度萎缩、轻度肠上皮化生。患者诉胃脘部隐痛,右胁肋部胀痛,眼干涩,心烦,身痒难忍,四肢屈伸不利,纳一般,寐差,大便头干后稀,每日1行,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糙,脉沉弦细。三诊方基础上去广木香、全蝎、蜈蚣、砂仁、枳实、厚朴、清半夏,加山甲珠3g,儿茶9g,生地黄15g,牡丹皮15g,土茯苓15g,地肤子 12g,蛇床子12g,白鲜皮15g。予14剂继服,煎服法同前。
本案例患者胃脘部胀满,进食后加重,晨起口苦,矢气频,舌淡苔薄黄腻,脉弦细滑,辨其病机为浊毒内蕴,脾胃虚弱证。
初诊时,李教授以百合、当归为君。百合滋养胃阴,《神农本草经》谓其“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当归补养气血。二者配伍以复脾胃生机。川芎辛温活血以祛血分之瘀滞,白芍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白术健脾温中、燥湿利水,三七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荔枝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枳实、厚朴、半夏、紫苏梗破气降逆和胃,与行三焦气机之广木香、香附同用以消中焦胀满。砂仁辛温,入脾、胃经,善于化湿行气,是醒脾开胃之良药,《本草纲目》言其可“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嗝呕吐”茵陈、黄连性寒、味苦,共用以制胆汁泛溢,治口苦之疾。仙鹤草止血补虚,《百草镜》言其“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可保护胃黏膜以防病情进展。全蝎、蜈蚣两者配伍攻坚化积、解毒散结,以使浊气降、清气升,气机环周不休。
二诊时,患者上述症状缓解不明显,且舌苔黄腻,脉由缓转数,李教授认为邪郁日久化热,遂去仙鹤草,加功善清热化痰、利尿解毒之苦参、白花蛇舌草、瓜蒌、鸡骨草。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的作用。
三诊时,患者诸症减轻,遂去行气之香附、紫苏梗、荔枝核,加神曲以复胃气,《药性论》曰:“神曲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健脾暖胃。”
四诊时,患者距三诊已三年余,病情有所进展,症状较前加重,李教授依据其症状认为属气阴两伤,湿热壅滞于皮肤肌之间,遂加清热利湿之儿茶、牡丹皮、土茯苓,《本草正义》言:“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又加利湿杀虫止痒之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以治其标。白鲜皮乃苦寒胜湿之药,又能通行经隧脉络。其气味甚烈,故能彻上彻下通利关节,胜湿除热,无微不至。生地黄补气养阴以复其本。山甲珠擅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诸药合用,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