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药治疗:应以健脾补肾、益气除湿为治本之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标之用,辨证施治,最忌长期应用大苦大寒之剂,亦可配合中药针如麦注参麦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静滴以扶正。
1.2、西药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抗生素,配合口服丽珠肠乐、得舒特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1.3、中西药结合灌肠:采用独有中药配方配合西药研粉混合保留灌肠,经临床验证疗效满意。
1.4、心理治疗:该病患者常有焦虑、忧郁、紧张、多疑等精神心理改变,严重者可予抗抑郁治疗。
1.5、其它治疗:如营养饮食治疗:可予高营养、低脂、少渣易消化饮食,或嘱患者可予山药、白扁豆、苡米等煮粥,常食健脾养胃;高压氧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尤佳。
2.1、组成:党参20克,焦白术20克,茯苓 15 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30克,陈皮12克,乌药10克,砂仁 15克,山药30克,桔梗12克,莲子肉30克,马齿苋30克,五味子15克,甘草6克。
功能:健脾补气,和胃渗湿。
主治:溃疡性直肠炎发病初期,属脾胃夹湿证。症见大便带血,带有脓血黏液,每天 4~5 次,大便成形,时发上腹隐痛,肛门下坠,始终有便意感,无畏寒,精神差,懒言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脉弱。肛门镜检查,直肠黏膜水肿、充血,有散在浅表性糜烂,指套染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个月为一疗程。
2.2、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9克,炒槟榔10.2克,甘草4克。
补脾敛阴,清化湿热。主治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粘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3.1、高热能、高蛋白质:以补偿长期腹泻而导致的营养消耗,可根据病人消化吸收耐受情况循序渐进地提高供给量。一般热能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千卡供给。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1.5克,其中优质蛋白占50%为好。
3.2、限制脂肪和膳食纤维:腹泻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严重者伴有脂肪泻。因此膳食脂肪量要限制,应采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调方法。对伴有脂肪泻者,可采用中链脂肪酸油脂。避免食用含刺激性和纤维高的食物,如辛辣食物、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水果以及带刺激性的葱、姜、蒜和粗杂粮、干豆类等。
3.3、少食多餐:为减轻肠道负担,以少食多餐方式补充营养摄入量。
轻度:此型最常见,通常仅累及结肠的远端部分,病情轻,腹泻每日少于4次,腹痛、便血清或少见,缺乏全身症状和体征。
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起病突然,腹泻每日4至5次,为稀便和血便,腹痛较重,有低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可有肠道外表现。
重度:重度起病急骤,有显着的腹泻、便血,有持续的严重腹痛,可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
1、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取适量。上两味药放入米粥内同煮成粥,主治脾虚泄泻。
2、紫苋菜粥
取适量的紫苋菜,白米,先用水煮苋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做早餐服之。
3、银花红糖茶
银花30克,红糖适量,泡水饮用。
4、健脾止泻糕
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白扁豆、茯苓、乌梅、果料及白糖均取适量。制法:赤小豆成豆沙加适量白糖。茯苓、白扁豆、芡实米共研成细末、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去皮蒸熟加入上粉,拌匀成泥状,在盘中一层鲜山药粉末泥,一层豆沙,约6-7层,上层点缀适量果料,上锅再蒸。乌梅、白糖熬成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分食具有健脾止泻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