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秋打糍粑的习俗
2015-09-23阅读:9581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中秋打糍粑,你听说过吗?八月中秋打糍粑、吃糍粑是广西等地的习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中秋打糍粑的由来及做法。

中秋打糍粑的习俗

“八月里,中秋到,家家户户打糍耙;快喊爹,快喊娘,烧开水,蒸糯米。蒸熟倒进碓窝里,拿起粑捶捣糯米。”打糍粑是中秋节的一个有趣的习俗。

每逢传统节日或家庭喜庆,梅州客家地区都有做糍粑的习俗。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中秋节是武隆山区农家最为重视的一个节日。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中秋节吃糍粑在书上极少记载,但是在广西的许多地区,确有这样的习俗。一些地区甚至中秋节可以没有月饼,但是却不能没有糍粑。做法是,把新收回来的糯米淘净,用饭甑蒸熟。放到石臼里捣,足足要捣一个多小时才能做好,一个个圆饼被晾干放置。到了中秋那天,就会取出几个,放在火上烤着吃。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

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中秋打糍粑的习俗

糍粑的做法

材料:糯米500g、红糖100g、黄豆粉50g、花生仁50g。

做法:

1、基础材料制作: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净,拣出谷壳杂质。将糯米放入盆中,注入足以浸没糯米的冷水浸泡10小时。将糯米捞出沥干,放入竹篦中,如果没有竹篦,也可以直接放入铺好屉布的笼屉中。大火加热蒸锅中的水,将装有糯米的竹篦放入蒸锅,用大火蒸40分钟。在蒸糯米的时候,每隔10分钟,在糯米上洒少许热水,防止糯米变干。趁热将蒸好的糯米倒入大盆中,用饭勺翻拌碾压。压糯米是个需要时间和体力的工作,要一边翻一边压,反复将糯米饭捣烂成团,米团会变得非常黏,并且完全没有米粒。制成基础糍粑米团。用热水浸湿的湿布将基础糍粑盖好,防止降温变干。

2、配料制作:将花生仁放入炒锅,用微火加热,一边烘焙一边翻炒直至花生表皮的红衣开始脱落,花生仁颜色变黄。将花生表皮红衣搓掉,把花生仁放入粉碎机打成花生粉,花生粉不需要非常细腻,粗糙一些也可以。黄豆粉放入干净炒锅,用微火加热炒锅,同时不停地翻炒直至黄豆粉发黄变色。花生粉和黄豆粉放入大碗中,混合均匀备用。红糖放入小煮锅,加入少许热水搅拌均匀。用微火加热小煮锅,直至红糖水变得黏稠。

3、最后塑性:在处理糍粑之前将手在水中浸湿,可以防止糍粑粘手。在案板上涂抹一层食物油。取一块基础糍粑米团放在案板上,揉搓片刻。将基础糍粑米团团成团,用双手揪成乒乓球大小的小份。将小糍粑团放在手心中,搓成球形。搓好的糍粑小团放在混合粉中,沾满粉末后放入盘中。上桌前在糍粑团上淋上红糖糖浆。

随着时代的变迁,舂糍粑的习俗已悄然淡去,民以食为天,吃糍粑的习惯却挥之不去。如今,一道精美香甜的红糖糍粑足以说服大众的胃,因为它制作简单,在家即可制作美味无比的红糖糍粑。你不妨来试试吧!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