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枳壳的作用
1.1、辛行苦降
枳壳辛行苦降,入脾胃经,既能破气除痞,又能消积导滞,故可用治疗胃肠积滞,气机不畅者。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满可以用山楂、麦芽、神曲等中药。
1.2、破气除满
枳壳能行气化瘀以消痞,破气除满而止痛。治疗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胸中满闷、疼痛者,可加薤白、桂枝同用;治疗痰热结胸,可与黄连、瓜蒌、半夏同用;治疗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可与半夏、厚朴同用。
1.3、调节胃肠平滑肌
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功效。其水煎剂灌胃能兴奋胃平滑肌,对离体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张力,抑制收缩。本品在高浓度时对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对肠平滑肌先短暂抑制,后出现兴奋作用。
1.4、收缩子宫
其水煎剂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显着的兴奋作用。收缩力、张力均增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其生物碱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除去这些生物碱则子宫松弛。
2、炒枳壳的作用
炒制壳的目的是帮助去除枳壳里面的杂质,枳壳本身药性是很猛的,通过高温的翻炒能够使药性变得很温和。需要把新鲜的枳壳切成一些薄片,晒干后,然后再进行一些高温的制作,只要把枳壳的颜色炒的变成深棕色的情况就可以了,炒过的纸壳能够帮助治疗一些肠胃方面的疾病,最好是把它放在一些阴凉干燥的地方,防止被一些虫吃掉。
3、枳壳的性状鉴别
果实呈半球形,直径3-5.5cm。外皮绿褐色或棕褐色,略粗糙,散有众多小油点,中央有明显的花柱基痕或圆形果柄痕。切面中果皮厚0.6-1.2cm,黄白色较光滑,略向外翻,有维管束散布,边缘有棕黄色油点l-2列。质坚硬,不易折断,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囊内汁胞干缩,棕黄色或暗棕色,质软,内藏种子。中轴坚实,宽5-9mm,黄白色,有一圈断续环列的维管束点。气香,味苦、微酸。以外果皮色绿褐、果肉厚、质坚硬、香气浓者为佳。
1、《品汇精要》:“多用损胸中至高之气。”
2、《本草正》:“虚者少用,恐伤元气。”
3、《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4、《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5、《得配本草》:“脾虚服之气滞作胀。”
1、《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2、《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3、《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4、《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5、《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6、《纲目》:治里急后重。
7、《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