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无
结肠
无传染性
慢性大肠炎症患者,有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结肠癌家族史者
肿瘤科
早期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稀便,大便带血及粘液。有时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变细。中下腹部疼痛。
晚期症状: 有腹痛及消化道激惹症状,腹部肿块,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贫血及慢性毒素吸收所致症状及肠梗阻、肠穿孔。
2.1、右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是在结肠的右部出现的癌变,患者会有一些突出的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右半结肠肠腔宽大,原发癌待发现时常已增大甚大,以溃疡肿块多见,许多患者可于右腹部扪及肿块,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
2.2、左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则与右半结肠癌位置不同,是在左部出现的癌变。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癌肿向肠壁四周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大便不畅,阵发性腹痛等。由于梗阻部位较低,呕吐多不明显。
1、热与湿合,湿热蕴结
胃居上,火炎上,故多燥热之证;大肠居下,湿趋下,湿与热合,每多湿热之候。胃主燥易生火,脾主润易生湿,脾与胃相表里,其相互为病则为湿热。湿热下注,蕴结大肠,是大肠癌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2、阳明燥热,热毒壅结
从中医理论角度看,高热量食物的长期摄人势必导致火热内生,而阳明胃与大肠则首当其冲。便秘固然与纤维素摄入不足有关,而更重要的是患者阳明经阳热亢盛,内外合邪,导致阳明燥热壅结,热盛化毒,而致癌变。
3、热毒伤阴,正虚邪结
大肠与肝肾同居下焦。肾属水,属阴,肝属木,乃阴中之少阳,其为病每多阴虚。阴虚则生热、生湿,湿热相合则助大肠之湿热;无论是大肠燥热还是湿热,均可伤及阴液而波及肝肾。总之,肝肾阴虚与大肠湿热相互影响。
1、结肠良性肿瘤
病程长,症状轻,X线见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结肠袋完整。
2、结肠炎性疾患
指结核、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各有特点,大便镜检可有其特殊发现,X线检查受累肠管较长。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3、其他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有可复性。
阑尾脓肿:有阑尾炎病史,腹部可扪及包块,但X线示包块位于盲肠外。
当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已经引起梗阻时才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包括:虚弱、乏力、贫血、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持续性腹痛、黑便或鲜血便、大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癌可局部侵犯膀胱、阴道壁或周围神经,导致会阴或骶骨疼痛,但这些症状在晚期发生。贫血、结肠内瘘、部分或完全性肠梗阻和肠穿孔等是结肠癌常见并发症,亦为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
1.1、积极防治肠道疾病。
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这是结肠癌的预防措施之一。
1.2、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1.3、定期检查。
对结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结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2.1、手术:传统来说,外科手术是根治性治疗结肠癌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先通过其他治疗手段使癌灶缩小,然后争取手术切除。这种结肠癌的治疗方法的较大不足为可能留下残存病灶,容易引起癌细胞复发和转移。
2.2、放疗:放疗的副作用极大,会造成患者身体衰弱、免疫功能下降、骨髓抑制、消化道障碍等,进而出现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不良反应,更严重则会损害患者肝肾等主要脏器。这是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之一。
2.3、化疗:化疗是传统结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但因癌症化疗的副作用较大,往往会引起很多毒副反应及合并症、后遗症,从而为广大结肠癌患者带来了较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