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
肝斑。
脸部。
无传染性。
女性。
皮肤科。
随着病情的发展,黄褐斑的症状会表现出皮损处出现完全脱失的情况,这样皮肤呈现的颜色是瓷白色斑,白斑大小形态不一,境界清楚,边缘有色素沉着增加,无自觉症状,暴晒后易出现红斑,甚至水泡,自觉有灼痛、炎症后,白斑可比原发范围大,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及其周围。白斑常对称或单侧分布,甚至如带状沿神经分布。不可进行日晒,否则会更加的严重。
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型:2.1、面部中央型:最常见,皮损分布于前额、颊、上唇、鼻和下颏部;2.2、面颊型:皮损主要位于双侧颊部和鼻部;2.3、下颌型:皮损主要位于下颌,累积颈部V形区。黄褐斑分为遗传造成的黄褐斑一般来说,黄褐斑在亚洲、拉丁美洲种族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且调查结果发现,黄褐斑患者具有相同家族史者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女性患者具有家族史的比例更高。日晒形成的黄褐斑,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黑色素细胞分裂因素,可以使照射部位的黑色素细胞增殖,加重皮肤色素沉着,因而经常照射太阳光,会诱发黄褐斑。
怀孕形成的黄褐斑妇女怀孕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沉着的色素常常于妊娠早、中期间出现,并逐渐加重至足月。而且有些患者在分娩后,黄褐斑会持续存在。不过大多数孕妇面部的黄褐斑并不明显。
1、气血失调:气血失调产生黄褐斑,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行血行。在病理情况下,不论是气病及血,或是血病及气,都可最终产生气滞血瘀,瘀血停滞于经络而发生黄褐斑。
2、黑色素增多: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血管最丰富,也最易形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较为严重者真皮层的噬黑素细胞内也有较多黑色素。与正常相比,色素细胞的数目,黑色素形成以及黑色素颗粒的活性都有不同的增长。
3、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易发黄褐斑,有人甚至在口服避孕药一个月后便出现面部斑点。此外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和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所以女性朋友平时在服药的时候也要格外的注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
4、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等会导致酪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形成。
1、检查方法
1.1、了解患者发病史:怀疑因肝肾功能异常、内分泌代谢障碍、高血糖等引起时,应检查相关原发疾病,判断黄褐斑的严重程度,评估疾病的治疗难易程度。
1.2、面诊:根据黄褐斑的好发部位,及色素深浅,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为黄褐斑。
1.3、了解患者日常护理习惯,是否使用劣质化妆品,或未做好防晒措施导致。
2、诊断鉴别
2.1、先天性色斑
首先来介绍一下先天性的色斑,即民间俗称的胎记,主要有太田痣和咖啡斑。
2.1.1、太田痣:是发生于面部皮肤的一种病变,女性较多见,为青灰色或灰黑色斑片,多数人在出生时即存在,少数人可以在20岁以内发病。
2.1.2、咖啡斑:颜色呈咖啡色,斑的界线分明,这种胎记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2.2、后天性色斑
2.2.1、雀斑:多发生于面部暴露部位,日晒后加重,表现为浅或深褐色的色素斑,一般为1-2毫米大小。
2.2.2、日光性着色斑:是由于日光中的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所致。表现为面部大小不一、深浅不一的褐色孤立的色斑,直径一般不超过1.5-2cm,也可表现为散在细小的色斑,色斑表面光滑,不高出皮面。
2.2.3、老年斑:即脂溢性角化病,大多在35岁以后发生,面部、颈、项、躯干及其他部位,出现孤立的一个或数个散在分布的皮疹,皮疹稍高出皮面,扁平,表面稍粗糙,可有油腻性鳞屑,无光泽,呈黄褐色或灰黑色。
1、黄斑囊样水肿: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变引起。病理特征是视网膜内水肿含有蜂巢样囊腔。
2、黄斑和色素上皮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黄斑和RPE出现黄色物质沉着,及细胞逐渐丧失。
3、黄斑裂孔:可因外伤、变性、长期CME、高度近视、玻璃体牵拉等引起。
1.1、调理内分泌,保持心情舒畅
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等是预防黄褐斑的有效手段。治疗黄褐斑,分为食调、药疗、物理治疗等方法。
1.2、防止日晒
在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以及治疗各种疾病,如慢性肝肾疾病、月经不调及内分泌功能障碍。
1.3、避免肝失条达,气机郁结
中医认为黄褐斑是由于肝失条达,气机郁结,灼伤阴血,血行不畅所致。另外,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也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所以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1.4、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患者要经常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为氧化剂,这样就能抑制皮肤内多巴醌的氧化作用,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大家还要避免食用色素含量高之食物、饮料。
1.5、用一些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的护肤品
可以在平常使用一些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的护肤品,这样可以给皮肤做按摩,尤其是眼周的皮肤。还有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作息习惯,这也是对皮肤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2.1、脾虚湿浊型的黄褐斑,症状表现为色斑分布在口周、面颊、鼻翼周围等处;斑色多为黄褐,大部分患者肤色偏黄,或颜面虚浮。治疗原则以健脾化湿为主,方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2.2、肾气不足型黄褐斑,症状表现为面呈深褐色,状如蝶形,晦暗无华,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治疗原则以益肾养血为主,方药选择为金匮肾气丸加减。
2.3、肾阴虚型黄褐斑,症状表现为面呈黑褐色,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夜梦多,失眠。治疗原则为滋阴补虚,方药选择六味地黄丸。
2.4、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症状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面部烘热,喜太息,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选择为加味逍遥丸或舒肝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