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不能凸出而是向内凹陷,称为乳头内陷。乳头内陷的程度因人而异,轻者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低平或回缩,受刺激后可凸出或可挤出乳头。重者表现为乳头完全陷于乳晕内,无法被牵出,呈火山口状,并常伴有分泌物或异味。内陷的乳头即使挤出,也一般较细小,常无明显的乳头颈部,并呈分裂状。女性乳头内陷的发生率为1%~2%,通常为双侧,亦可仅发生于一侧,乳头内陷程度可不一致,乳头内陷影响乳房外形美观,此外,由于凹陷乳头可积存污垢或油脂,造成感染或异味,更为严重的是,乳头内陷使婴儿难以吸吮乳汁,失去哺乳功能。
无。
乳房。
无传染性。
女性。
乳腺外科、整形外科。
乳头内陷,或无乳头颈部,或全埋在乳晕下。
乳头内陷深浅不一可分成三度:
2.1、一度为部分乳头内陷,乳头颈部存在,能轻易被挤出,挤出后乳头大小与常人相似;
2.2、二度为乳头完全凹陷于乳晕之中,但可用手挤出乳头,乳头较正常小,多半无乳头颈部;
2.3、三度为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方,无法使内陷乳头挤出。
乳头内陷的发生一般是由于先天发育引起,乳腺导管短缩,部分组织纤维化挛缩,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其中乳腺导管短缩和组织纤维化挛缩是引起乳头内陷的主要原因。
继发性乳头内陷(后天性乳头内陷)系乳头受乳腺内病理组织牵拉或胸罩或束胸压迫引起。多见于炎症、肿瘤等疾病,侵犯乳房的导管、韧带、筋膜等,使受侵的导管、韧带、筋膜收缩所致;不合理的束胸或穿戴过紧的胸罩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因胸部紧束,血液循环不好,致乳房发育不良而致乳头内陷。
检查可通过钼靶X线检查和MRI检查。
乳头内陷的诊断通过病史来发现:原发性乳头凹陷多发生于少女中,继发性乳头凹陷,多见于哺乳期女性,因乳管扩张或伴有乳管周乳腺炎,乳腺肿瘤则伴有乳腺的肿块及相应的皮肤病变。
另外,临床表现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即有一侧或双侧乳头退缩于乳腺皮肤内,或内翻于乳腺内。
局部感染、哺乳困难。
如果乳头内陷为先天性,建议在乳房开始发育时,每天坚持手法牵拉乳头,使乳头延长。一般情况下,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的矫正轻中度的乳头内陷。对于重度的乳头内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由于继发原因引起的乳头内陷,则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尽早去除引起乳头内陷的原因,并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1、手法牵拉:青春期是乳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纠正乳头内陷的重要时期。
2.2、吸引疗法:与手法牵拉的作用原理相似,通过负压吸引装置,对内陷的乳头造成牵拉,达到延长乳腺导管及纤维条索的目的。
2.3、手术治疗:
2.3.1、支架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到目前为止,该方法是惟一可以保留哺乳功能的手术方法。
2.3.2、切开法乳头内陷矫正术:对已经生育,将来不考虑哺乳的女性,或局部炎症反复发作,瘢痕牵拉严重凹陷畸形的患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术中完全切断乳腺导管,充分松解凹陷乳头,设计组织瓣充填乳头根部组织缺损,以加强对乳头的支撑。
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眼也称短视眼,因为这种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这种眼在休息时,从无限远处来的平行光经过眼的屈光系折光之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则结成不清楚的象,远视力明显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
近视。
眼睛。
无传染性。
文字工作者或其他近距离工作者。
眼科。
1.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度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度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1.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者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1.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1.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1.5、眼底
低度近视眼眼底变化不明显,高度近视眼,因眼轴的过度伸长,可引起眼底的退行性改变。
2.1、一般分类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2.2、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2.3、按屈光成分分类
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2.4、按照眼睛调节作用的影响分类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1、内因
1.1、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1.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2、外因
即环境因素,从事文字工作或其他近距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学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这种现象说明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等近距离工作时的调节和集合作用,使内直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随着作业的不断增加,调节和集合的频度和时间也逐渐增加,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调节作用的过度发挥可以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糜烂剂后,视力可能改善或完全恢复。因此,有人称这种近视为功能性近视或假性近视。
1、检查方法
1.1、自我检查方法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级缩小。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最好的视力为5.3(2.0)。
1.2、镜片自试法
如果患者的裸眼视力达不到1.0(5.0)者,可以试戴镜片来判断其真假近视。方法是患者先试戴适合自己屈光度的眼镜。戴镜后视力达到1.0~1.2时,马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镜片再增加-150度。这时如果患者的视力不变或上升即为真性近视;如果患者的视力下降,则是假性近视。
1.3、眼生物测量
人的眼球径的测定具有临床和科研实用价值,可借以了解眼球发育情况,诊断多种眼病,以及判断眼球径长与屈光关系(对屈光不正性质进行分析,并可对屈光程度进行定量)。作为一项较易取得精确定量数训的有效方法,眼球活体测量已成为近视眼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1.4、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测定
激光干涉条纹视力测定(IV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视力检查法。由于所测视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受眼屈光性质的影响,能反映视网膜-大脑的视觉功能,故可广泛用于临床及科研。
2、诊断鉴别
2.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两种不同的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于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2、正视
调节力较强的轻度或中度近视眼,可借调节作用自行矫正其近视,对远、近目标均能看清,外观上和正视者无异。鉴别近视和正视可以采用客观检影法进行。
1、玻璃体液化变性: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近视眼容易使人的眼球增大,玻璃体却不会再增加,所以玻璃体不能填充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起眼前黑影,诱发视网膜脱离。
2、青光眼:近视眼眼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3、斜视:多为外斜,偶见内斜。
4、弱视:由于近视眼的近视力一般正常,故少发生弱视。但单眼近视、近视并散光、双眼高度近视或先行外斜者,或因早年视力发育异常,或因双眼视功能障碍者,可出现弱视。
5、白内障: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是晶状体的蘘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浑浊,视力逐渐减退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浑浊和后蘘膜浑浊为主。
1.1、看书或看电脑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不放,应该多转动眼球,多运动,眼球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是要锻炼的。
1.2、多看绿色,附近如果有绿色植物的话,可以时不时看看绿色植物,绿色对眼睛有舒缓的作用。经常近距离看书或者看电脑,需要偶尔望一望远处,放松下眼肌。
1.3、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对于缓解眼部疲劳和干涩有很好的帮助,经常看书或者看电脑可以隔两三个小时做一次眼保健操,按摩眼部穴位。
1.4、眨眼睛:眨眼睛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和干涩,对眼睛很有益,而且这个方法什时候什么地点都可以做,非常方便。
1.5、冰袋敷眼:睡觉前用冰袋敷眼,不但可以消肿,对缓解眼部疲劳也很有帮助。
1.6、不要在昏暗的地方看书,不要关灯看电脑,更加不要背光或在太阳下看书。
1.7、食疗:多吃紫色的水果和蔬菜以及鱼类,平时多喝菊花茶,对视力有很大的帮助。
2.1、配戴眼镜
在近视眼的眼前放置一适当凹透镜,平行光束通过后被分散入眼,焦点因此后移,正落在视网膜上,可获得清晰的远视力。矫正近视凹透镜片度数的选择原则是,在获得正常视力(1.0~1.2)或最满意的视力(即矫正不到1.0时的最佳视力)的几个凹透镜片中选其中度数最小的作为该眼的矫正度数。
2.2、手术治疗
2.2.1、角膜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放射性角膜切开术以及较少用的自动板层成形术、角膜环放置术、表面角膜移植术、角膜镜片术等。
2.2.2、晶状体及人工晶状体手术对高度近视眼作透明晶状体摘出术以矫正屈光不正已有较久历史,但需注意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可能。近年应用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也有人对透明晶状体的高度近视眼者在晶状体前放置前房型或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以矫正屈光不正,也取得了一定的矫正效果。
2.2.3、巩膜后部加固术对进行性的病理性近视眼用阔筋膜、异体巩膜条带、硬脑膜或硅胶海绵等绕过眼球后极作巩膜后部加固,希望能防止近视眼进行及减少眼底并发症的发生。
2.3、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近视眼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阿托品、新斯的明、托品卡胺等。
2.4、其他治疗
其他凡无害于眼而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治疗方法,如雾视法、双眼合像法及合像增视仪、远眺法、睫状肌锻炼法等均可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