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small pox)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病情重,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病毒血症,染病后死亡率高。最基本有效而又最简便的预防方法是接种牛痘。天花临床表现有重型和轻型,重型天花病死率约为25.5%,45%的病例出现融合性皮疹,79%有出血现象;轻型天花病死率为0.1%~1.0%。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无
皮肤
有传染性
儿童
感染科
突然发病,具有高热、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在发病第1~2天,在下肢部、大腿内侧、腋下及腰部两侧可出现一过性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前驱疹)。在发病的第3~4天,体温迅速下降,自觉症状减轻,同时出现离心性分布的皮疹,即头、面、四肢末端较躯干多密。初为暗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在病期第6~7天,则变成水疱。
2.1、普通型(ordinary smallpox):
即呈现上述的典型症状。未种过痘的患者约90%表现为此型。
2.2、轻型(variola minor):
包括以下3种类型
又称咽型天花,或一过性天花。常见于已对天花存在有部分免疫力的患者,例如曾经种过牛痘,但未按计划复种者。表现为有短暂的发热,头痛、肌痛、腰痛,及前驱疹,但无典型天花皮疹。无疹型天花患者具有传染性,临床诊断困难,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才能确诊。
病情轻,体温不高,皮疹少,一般不形成脓疱,无瘢痕形成。病程短,约10天结痂。
为类天花病毒感染所致,由于毒力较弱,潜伏期可长达20天左右。病情轻,病程短,病死率不到1%。皮疹少,不留瘢痕,此型疱疹质软易破,有时可呈单房,极易误诊为水痘。
2.3、重型(variola major):
病死率高,可达20%~50%。可分融合性和出血性两类。
皮疹多,分布广泛,发展迅速,脓疱互相融合,脓疱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使皮肤显著肿胀,以面部、手背及足背为重。黏膜溃疡,红肿亦明显,患者痛苦异常。伴严重的毒血症症状,高热、衰竭等。
又称黑天花,多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皮肤黏膜可有瘀点、瘀斑,内脏严重出血,易被误诊为出血性疾病。由于高热、烦躁及虚脱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多数患者皮疹未及发展至疱疹,即可能已经死亡。
天花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通过飞沫吸入或直接接触而传染。天花病毒有毒力不同的两型病毒株,毒力强的引起正型天花,即典型天花;弱者引起轻型天花,即类天花。
1、诊断
根据天花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发展过程等特点,结合流行病学情况,典型病例诊断不难。疑难病例的确诊,有赖于病毒与血清免疫学的检查。
1.1、流行病学:应询问种痘史,询问发病前2周是否去过流行病区,周围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及是否有在实验室保存天花病毒的接触史。
1.2、临床表现:各期的特征,前驱症状。出疹部位和顺序、性质、转化和消退的特征,脓毒血症,体温呈积峰曲线等。
1.3、实验室检查:电镜检查发现天花病毒颗粒、鸡胚绒毛尿囊接种、细胞培养可见天花病毒的典型生长、包涵体的发现及血清学抗体的丰盘查,均有助于天花的确诊。
2、鉴别诊断
典型的天花在前驱期应与流感、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鉴别。出疹期应与麻疹、风疹、药物疹、猩红热、脓疱病及水痘相区别。早期出血性天花血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目前全世界天花消灭后,应与猴痘相区别。
多发牛于重型。常继发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感染。
1、天花的预防方法
对天花病人要严格进行隔离,病人的衣、被、用具、排泄物、分泌物等要彻底消毒。对病人除了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以外,重点是预防病人发生并发症,口腔、鼻、咽、眼睛等要保持清洁。接种天花疫苗是预防天花的最有效办法。
由于存在着天花病毒被作为生物恐怖武器的危险,虽然1980年业已宣布消灭天花,但医务工作者不应因此而放松警惕,尤其是在全世界已停止牛痘普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万一出现早期典型或非典型天花患者,应能及时认识并正确处理。
1.1、控制传染源
发现患者或可疑病例,必须立即严密隔离治疗患者,严格消毒患者接触过的一切衣物用具等,低值物品甚至可考虑焚烧处理。与此同时,采用电话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紧急报告疫情,进行快速诊断和疫源地调查。
1.2、接触者的处理
迅速搜索全部接触者进行登记,一律单独隔离检疫16天,并立即种痘。对于不能种痘者,给予高价抗天花免疫球蛋白肌注。若接触者离开疫区到他处,应立即通知该地区对其实施种痘。
1.3、实行交通检疫
在交通要道实行交通检疫,设立临时检查站、留验所,以防止天花沿交通线传播。
2.1、一般护理:
天花病人必须隔离至痂盖脱尽、溃疡愈合为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温度适宜,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褥疮。要充分供给液体,食物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注意口腔卫生。
2.2、对症治疗:
对高热或烦躁病人,给予退热及镇静剂,眼局部角膜溃疡应积极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或败血症时,加用抗生素及全身支持疗法。
2.3、局部治疗:
其原则是保持局部干净、清洁。减少痛感及痒感,防止抓伤,避免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