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圣济总录》是宋代皇帝下诏编撰的医家方书,成书于公元1117年。全书200卷,最后3卷,也收集了许多道家气功资料,神仙导引就……
《圣济总录》是宋代皇帝下诏编撰的医家方书,成书于公元1117年。全书200卷,最后3卷,也收集了许多道家气功资料,神仙导引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原载《左洞真经》,但该书失传,《对济总录》与明代的《遵生八谶》均有收载。
(一)“转胁舒足”:“养生家睡不厌缩,觉不厌伸”,觉醒后就上伸臂下伸腿,俗语谓伸懒腰。然后手掌心向外,平举双臂,缓缓向左右转动以带动腰胁转动,共作7次。此法可升阳气,促进觉醒使人起床后轻松愉快,精神振奋,也可防治腰部疼痛,关节僵滞。
(二)“鼓腹淘气”:仰卧闭目,用腹式呼吸缓缓吸气,鼓起小腹,同时挺起腰脊,使脐下气海鼓荡,然后呼出浊气,落下腰脊,震动臀部,全身放松,共9次或18次。若脏腑壅气默念“嘘”字,心病“呵”字,脾病“呼”字,肺病“呬”字,肾病“吹”字,三焦病“唏”字。病愈即止,过则伤正。此法吐故纳新,积元气而去邪气。
(三)“导引按蹻”:起身平坐,两手相驻抱颈后,缓缓仰头上视,与手争力,再低头,作3-9次;再缓缓左右转头3-9次;伸直双腿,俯身尽力扳足趾,右手尽力后伸,左右交替作3-9次;两手交叉,吸气仰身后拉,呼气俯身反掌向两足前推,作3次,再平伸双臂向左右转动,带动腰胁转6次;再将全身各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各活动3次,称谓“宣摇百关”。此法可防治颈、腰椎病、脊柱炎等,也可防治许多内脏疾病。
(四)“对修常居、按目四眦、摩手熨目”:“常居”也称真人常居,即眉梢骨凹隐的“丝竹空”穴,以食指点按18次;再以拇食指按内外眦的睛明、瞳子两穴,按时闭气,气通止,共作27次;最后双掌摩热如火,睁眼熨睛9次。如此可“保炼目睛”、“和莹睛光”。
(五)“俯按山源”:所谓“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两眉之角,山源即鼻下“人中”穴。先舌抵上腭,叩齿7次,咽津3次,再用食指点按人中36次,可引清阳之气上升。以双手拇指鱼际处相互摩热,沿鼻柱两侧上下摩擦18次,可宣畅肺气,引卫气上朝,通利鼻窍。此法能增强免疫力,对防治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效。
(六)“营治城郭,击探天鼓”:“城郭”指耳廓。双手拇食二指摩擦耳轮18次,使耳廓内外都摩擦到。再用食指点耳门36次。“天鼓”是耳中之声,两手心紧捂耳道,四指放脑后,以中指放食指上,用力下滑,弹枕骨,可听见如壮盛的鼓声,左右各24次,一日三击,有益下丹田。肾开窍于耳,为先天之本,耳部气血周流有固本作用,不但改善听力,而且改善脑力,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由于改善头部血液循环和加强心肺功能,此法可解除头疼头昏,使头脑清爽,耳目聪明。
(七)“拭摩神庭修昆仑”:“神庭”即面部,“昆仑”指头脑,将双掌搓热,擦面部各处,所谓“山泽通气”,使面有光泽,“行之王年,色如少女”。“发宜多梳,齿宜数叩,液宜常咽,气宜常练,手宜在面”,这五项即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
(八)“顺手栉发朝三元”:“栉发”即梳头,手摩额上谓“手朝三元”。以木梳或手指梳理头发,多过千遍,少则数百遍,使头血流散,风湿不凝,发根常坚,不白不落。此为固脑坚发之道,而头为诸阳之会,又可使全身气血流畅。
(九)“运动水土摩生门”:水即肾,其府在腰;土即脾,其治在胁腹;生门即脐部。食后应缓缓步行,手摩两胁上下良久,转手摩腰部“肾俞”,“命门”穴百次,使之发热;再闭气鼓荡小腹使之满,以手绕脐摩腹及下丹田百余次,也使之发热。如此可百脉流畅,饮食消化,肾腑藏精,五脏安和,先天后天之本皆得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