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病,亦称之为“产后风、月痨、月家痨、月奸病、月中伤、干耳病”等,是妇女在分娩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妇女产后,因妊娠引起的身体变化及分娩引起的体力损失、出血等症状,产妇需要6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身体状态,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如此期间调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产生月子病。分娩时如产妇妊娠末期患有阴道炎、临产前不久洗过盆浴或有性交史,或产妇所用物品特别是会阴垫不清洁,或助产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阴道检查次数过多等情况,易引起产褥感染。分娩后,产妇的子宫颈、阴道和外阴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子宫腔内胎盘附着处不可避免地留下较大的创面,这给致病菌引发产后感染提供了途径。
月子里得了病不要拖延,要抓紧时间治疗,争取在月子里治好,而不是指“再做一次月子才能治好”。产妇在月子里得了病,由于正处于产褥期休养和哺乳婴儿,再加上症状初起时大多较轻,产妇往往不予充分重视,不及时求医,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病情严重了再治,治愈的难度自然就大了许多。如果不慎得了“月子病”也不要担忧和害怕,首先应该及时求医,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延误诊断,耽误治疗。
因为,疾病初发期治疗起来比较容易,一旦发展为慢性病就会迁延难愈,治疗难度大为增加,还有可能导致长期缠身,难以解脱。现在你所患的全身性关节疼痛,应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采用药物、理疗、体能锻炼等综合疗法坚持治疗,不可丧失信心,时治时停,更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再生育一次”的无科学依据的方法上,以至于走入另一个误区,导致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对于“月子病”,不能消极地怕和躲,而应积极地预防。科学合理的饮食起居和豁达健康的精神情致,是防止月子病的关键。如果得了病,更应该及早发现,及时就医。
2.1、早查早治
在月子里,无论得了什么病,都应该及早发现,及时就医。如有的产妇产后发热持续不退,就必须查明原因,警惕体内可能存在的感染病灶,如盆腔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会阴侧切伤口或剖腹产伤口炎症等等,一旦确诊,就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2.2、对症治疗
无论是平时还是月子里,得了病都应该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师进行治疗。而如果盲目乱投医,热衷于什么土法、秘方,或想当然地自购药物服用等等,那就有可能延误诊断,耽误治疗,使疾病转为慢性而长期缠身。
2.3、日常饮食
产褥期间的饮食调养和妊娠器件的饮食调养同样重要。因为,产妇需要额外营养以补充分娩和哺乳的消耗。不过,产后头一两天内,产妇应当吃些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后的饮食以富于营养、能提供足够热量为原则,不可过饱过饥,不要吃生、凉、辣之物,更不可因担心肥胖而节食,饮食上多吃牛奶、米糠、麸皮、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C、D和B族维生素食物,增加素食在饮食中的比例,避免骨质疏松而引起腰痛。
2.4、休息调养与运动
刚分娩后,产妇十分疲乏,所以,头两天内应当好好卧床休息。虽然卧床休息。但仍须多翻身、多活动。可起床洗漱和大小便,起床之前要先坐起片刻,不觉头昏才可下床。如果素来身体强健,疲劳已经消除,产后24小时就可起床。至于起床以后的活动量应当慢慢增加。
2.5、注意保持良好心情
不怒、不燥、心胸开阔、少思少想,注意手、足部保暖,避免凉水刺激;避免过度劳累,月子里可多做俯卧、胸膝卧位,帮助子宫保持前倾位;多做加强盆底肌肉弹性的缩肛运动;请保健医生指导做产后健美操。
了解了月子病能根治吗,下面来看看月子病临床表现吧。
1.亡津失血,由于分娩用力、出汗和产伤或失血过多,使阴血骤虚,加之产后调养不慎,以致亡津失血,阳气浮散。
2.瘀血内阻,产后元气亏虚,气血无力,气滞血虚;或产后百脉空虚,易感外邪,寒邪乘虚入体,血为寒凝,以导致恶露不畅,留而成瘀;或复因产前即有气郁血滞,以致瘀血内阻;或因产后余血浊液生瘀滞,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均可导致瘀血内阻,败血为患。
3.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产后气血俱伤,元气受损,正气减弱,即所谓“产后百脉空虚”,因身体虚弱,稍有感触,或产时、产后调理不慎,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变生百病。
月子病很容易被误诊为风湿或类风湿病,如按风湿类病治疗,收效甚微,或治疗时见效,停药后很快复发。 月子病很折磨人,所以我们还应防患于未然。根据大多数月子病人的病因,总结出以下注意事项:
1、孕妇坐月子期间不要穿拖鞋、短袖衣服、短裙,春秋冬季出门要戴帽子;出汗后一定要在室内等凉干后再出门;不能用凉水洗脸、洗手、洗脚、洗澡(包括夏天)。 2、孕妇坐月子期间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过饥,不要吃生、凉、辣之物;除粮食以外的食物不可一次吃的过多,更不可因担心肥胖而节食。
3、孕妇坐月子期间不可过多活动,也不可久站、久坐,以免劳累过度留下病根。
4、保持良好心情,不怒、不燥、心胸开阔、少思少想。
5、孕妇产后一月内禁止过性生活,否则可能伤及性命。为保险起见,百日后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