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坐月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破腹产,破腹产二胎
2017-01-25阅读:1041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二、破腹产二胎能顺产吗
三、破腹产后怎么坐月子

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1、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剖腹产后的妈妈最好在2年后才考虑生二胎,让子宫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在生二胎之前,必须要先进行一次全面的孕前检查。

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经过剖腹产后,女性子宫切口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愈合“牢固”的,剖腹产手术切口的愈合包括纤维疤痕修复、疤痕成熟到疤痕机化三个阶段,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愈合。子宫切口疤痕的成熟从术后3月开始至术后6月完成,疤痕机化需要更长时间。术后2-3年,子宫疤痕肌肉化的程度达最佳状态。所以,对于剖腹产的妈妈,如果计划生二胎的,最好相隔两年以上,期间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

2、破腹产生二胎的注意事项

第一胎剖腹产的话,要等两年后再怀第二胎。因为剖腹产后,女性的子宫壁刀口无法在短期完全愈合。新的瘢痕在怀孕晚期或分娩时易被胀破,导致腹腔大出血,还可能会威胁生命。所以,最好在手术两年后再怀孕。

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怀孕的晚期要避免腹部被挤压。孕妇在这时,乘车或走路都要解决避开拥挤的人群,家务要适当,睡觉时可以仰卧或侧卧,控制性生活,避免撞压到腹部了。腹痛时要马上就医。瘢痕子宫在妊娠晚期可能会发生自发性破裂。

随时注意胎动。胎动是胎儿在妈妈的子宫中出现的不规律活动,胎动快慢时胎儿安危的一种表现。在妊娠期每小时会出现3-5次或12小时内最少出现10次胎动。而且要提早住院待产。越接近产期,就越危险。所以性提前两个星期住院待产。

3、破腹产生二胎风险

一般来讲,剖腹产术后再孕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风险:一是瘢痕妊娠,上次剖腹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处,无法给孕卵提供足够的营养,于是胎盘就像寻找水源的树根一样伸展,结果穿透了膀胱,导致严重的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和孩子的生命;二是再孕后子宫切口瘢痕处薄弱,随着妊娠月份增加,宫内容物增大(胎盘、羊水、胎儿),可能导致瘢痕变薄,发生子宫破裂,威胁母子生命安全。

破腹产二胎能顺产吗

有不少医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是不能顺产的,因为在剖腹产中,产妇的子宫被切开,愈合后形成疤痕子宫,子宫对于扩张的耐受力明显下降,如果第二胎采取顺产,很可能会因为过于扩张和膨胀而出现子宫破裂,出现产妇大出血,十分危险。

破腹产多久能要二胎

也有医生表示,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是能顺产的,当然这两胎之间的间隔时间最好有3年以上,这样第一胎剖腹产的伤口可以很好的愈合,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只要第二胎不是骨盆太小,产道狭窄,胎儿胎位不正等必须剖腹产的情况,就是可以顺产的。

其实关于第一胎剖腹产第二胎可否顺产的问题,还要看第一胎剖腹产的子宫伤口缝合情况,剖腹产后,一般医生都会在妈妈的子宫伤口处进行两层缝合。缝合的比较厚的伤口在第二次分娩时虽然也被胎儿撑的薄薄的,但是子宫破裂的程度明显低于缝合薄的伤口,这也就是说,只要让第一胎缝合的伤口有保证,而且第二胎没有发生必须剖腹产的症状,那么就是可以顺产的。

破腹产后怎么坐月子

1、大量补充水份。剖腹产产妇应该在月子期间喝大量的水。这不仅是预防便秘也是有利于哺乳。

2、护理伤口。产后尽量不要有大动作,在咳嗽或大笑的时候可以用手撑住伤口或用枕头顶住腹部以上,有助于减轻疼痛感。好好护理伤口,预防感染。如果出现伤口红肿甚至发烧等迹象,应该马上就诊。

3、细心观察恶露。产后产妇阴道分泌物大大增加,但是随着身体逐渐康复,恶露的量会有所减少,恶露的颜色应该也会从鲜红色逐渐变为粉红色,最后变成黄白色。细查恶露是剖腹产产妇必做的功课,如果发现恶露有异常应该马上就诊。

4、衣着要宽松。产妇应该选择大一号的系带子内裤或平脚内裤。

5、可做适量的运动。术后6-8周的时候,可以开始做一些中度运动量的活动,但一定要得到医生认可才可以进行。剖腹产产妇身体若要彻底恢复到孕前水平,视乎个人情况,可能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