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坐月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产妇饮食禁忌,产妇注意事项
2017-01-31阅读:10554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二、产妇的护理有哪些
三、产妇如何补气血

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1、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1.1、辛辣食品,如辣椒,容易伤津耗气损血,加重气血虚弱,并容易导致便秘,进入乳汁后对婴儿也不利。

1.2、刺激性食品,如浓茶、咖啡、酒精,会影响睡眠及肠胃功能,亦对婴儿不利。

1.3、酸涩收敛食品,如乌梅、南瓜等,以免阻滞血行,不利恶露的排出。

1.4、冰冷食品,如雪糕、冰淇淋、冰冻饮料等,不利于消化系统的恢复,还会给产妇的牙齿带来不良影响。

1.5、过咸食品,过多的盐分会导致浮肿。

1.6、还有不宜饮用麦乳精,麦乳精是以麦芽作为原料生产的,含有麦芽糖和麦芽酚,而麦芽对回奶十分有效,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2、产妇适宜吃什么食物

产褥期应该常喝些鸡汤、排骨汤、鱼汤和猪蹄汤,以利于泌乳,但同时也要吃些肉类。肉比汤的营养要丰富得多,那种“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老说法是不科学的。

鸡蛋的营养丰富,也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有些产妇一天吃十几个鸡蛋,不但吸收不了,还会影响对其他食物的摄取,因此一般产后每天吃两三个鸡蛋就足矣了。

产妇还要多吃一些蔬菜。据科学研究,产妇最好多吃莲藕、黄花菜、黄豆芽、海带、莴笋等,有利母子健康。

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3、产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3.1、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很大,不时地看护婴儿更易疲劳,若不注意休息睡眠,易加快衰老,不仅肌肉松弛,还能出现黑眼圈,所以产后头两天要注意休息不能累,3-4天后也只能在室内做些短时间的轻微活动。会阴破裂严重的,至少要卧床休息一星期。过早地参加较重劳动,易出现子宫脱垂,应特别注意。

3.2、要注意卧床姿势。产后子宫内的血液、脱落的组织及黏液混在一起经阴道流出称为恶露,产后3-7天最多,若总是仰卧,不但易出现子宫后倒,引发腰痛白带增多,恶露也不易排出。因此睡姿应取侧卧位和俯卧位。

3.3、居室要通风,产妇要讲清洁。受旧风俗影响,至今我国还有些地区有人主张,把产妇居室关得严严的,对“风”惧怕3分,不让一丝一缕新鲜空气进入室内,产妇在这种空气污浊的室内数十天会严重影响健康,在夏天更易生痱子、中暑。

产妇的护理有哪些

首先,要保持干净整洁、温度湿度适合、通风的家居环境。有些老人家认为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能吹风,于是就让产妇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甚至穿了厚厚的衣服,其实这样很容易中暑。产妇的穿衣,被褥等要适当,切勿过厚过薄,以产妇觉得舒适为度。夏天不要捂得太严,有的人认为产妇不能见风,在夏天也穿得厚厚的,这样适得其反。

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其次,注意产妇的身体清洁卫生。夏天等到产妇身体能支持,就可以洗淋浴,但绝对不能洗盆浴,以防污水流入阴道引起感染。天气冷时,则每隔2-3天擦擦身就可以了。但是绝对不能不让产妇洗澡或者做个人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开水或千分之一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月经带要勤洗,勤换卫生纸。如果会阴有水肿或感肿胀疼痛时,可用50%硫酸镁或75%酒精纱布外敷。

产妇如何补气血

1、取当归5克、黄芪3克、通草5克,每天用这三味中药煮成一碗药汁,在给产妇吃的各种食物中都加上一勺,这样中药的气味不重,又能起到补气血、通乳的作用。同时,三味中药的用量不大,适合身体虚弱的人慢慢调补,而且不会上火。

产妇不能吃哪些食物

2、把红枣洗净后放入铁锅炒到表皮发黑,放入瓶中待用,每天取炒过的红枣4~6粒,桂圆4~6粒,冲水泡茶经常饮用。内火重的人,可以加枸杞子6~10粒一同饮用。红枣经铁锅炒制后具有暖胃的作用,同时炒制后的红枣易于泡开,能全面利用其营养成分。

3、取鳝鱼1斤、瘦猪肉半斤,放入生姜5~8片、葱2~3根、蒜10瓣,再加入调味品红烧,经常食用可以起到补肾、去肾寒、补血的作用,可以治疗浑身酸痛、腰膝酸软、四肢无力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