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霜降,霜降腌菜
2017-09-28阅读:9476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霜降腌菜合适吗
二、腌制咸菜的注意事项
三、怎么正确吃腌菜

霜降腌菜合适吗

1、霜降腌菜合适吗

民谚有云:“霜降杀百草”,在我国北方,霜降节气到来以后,如果不尽快抢收地里的蔬菜,那菜就要腐烂了,这样下去不出两三天,整块地的菜都要绝收,因此一到霜降人们就赶紧忙碌起来。而在北京城里,从霜降开始还要腌咸菜,这也是老北京的一个传统习俗了。霜降腌菜合适吗

2、霜降怎么腌菜

腌咸菜用的蔬菜,以芥菜、大白菜为主,雪里蕻相对贵重少见,腌制时只能用大粒盐,不能用细盐,后者易腐烂,且没有大粒盐独特的淡苦味,这种苦味有保健作用,且回味悠长。

腌咸菜一般用水缸,需赤脚踩踏,这样才能压紧,不透空气,防止腐败,又不会给蔬菜带来硬伤。一般是踩完一层菜,再放一层继续踩,最后压上圆石头,这些石头需用水煮,保证无菌。积年使用的腌菜石和腌菜水堪称宝物,因为用它们腌出来的咸菜味道独特。

买菜、腌咸菜是个力气活,过去冬天无菜可吃,全靠咸菜当家,宁可多做,绝不能少。故初霜后将近10天,是非常辛苦的时节,大人小孩都在忙活,为冬天做准备。霜降腌菜合适吗

3、霜降吃什么

霜降吃柿子

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霜降吃鸭

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

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霜降吃萝卜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萝卜是种家常菜,也被认为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

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腌制咸菜的注意事项

腌制菜时是否有正确的操作办法,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产生亚硝酸盐?在腌制菜时,确实有以下几条做法应该遵守:

第一,要选择新鲜蔬菜进行腌制;

第二,选择腌制萝卜、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

第三,腌制时加点儿柠檬汁等酸性物质,柠檬汁里的柠檬酸可以抑制亚硝酸盐的产生;霜降腌菜合适吗

第四,腌制过程中还可以加点儿维生素C,将维生素C片碾碎,放入水中制成维生素C溶液,放入器具中;

第五,腌制菜使用的器具一定要清洁卫生,如果是人工接入发酵菌种的,器具需提前进行清洁和高温灭菌;家庭中腌菜时,将器具烫一下或煮一下;

第六,制作发酵类腌制菜时,保持密封性,不要随便打开;

第七,制作腌菜时,将味道控制得稍微甜一点儿或咸一点儿都可以减少亚硝酸盐含量。

怎么正确吃腌菜

专家称,人们所担心的腌制蔬菜致癌问题,也并非那么绝对。大量测定表明,在腌制几天到十几天之内,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高峰,但经过2-3周,又会慢慢地下降,20天后一般可以达到安全水平。

真正需要警惕的应该是短期腌制蔬菜,也就是所谓的“暴腌菜”。其中高水平的亚硝酸盐和微量的氨基酸分解产物结合,还会产生致癌物“亚硝胺”,它是胃癌的诱因之一。所以,只有腌制时间达20天以上,才能放心取出食用。在超市选购腌菜时,一定要看QS标志,这样的产品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专家表示,在有足够新鲜蔬菜的情况下,还是不要让腌菜在餐桌上唱主角的好。如果爱吃腌菜,首先可以用腌菜来替代盐,还能比直接放盐增加一些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还能把味精鸡精省去。再如,原来炒豆角放盐,现在就用雪里蕻小菜和豆角一起炒,把盐和味精省去;准备炒牛肉条要加盐和酱油,现在换成泡菜萝卜条,吃起来别有风味;炖鱼炖肉时,加入爽口清香的酸菜,不仅给整个菜肴增加鲜美风味,还能增加膳食纤维、矿物质的供应,同时避免了大鱼大肉的油腻单调。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