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节气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寒衣节,糍粑
2017-11-17阅读:9532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二、寒衣节的风俗习惯
三、寒衣节吃什么

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1、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传说以前,辛勤耕耘的牛看到人们乐滋滋地吃糍粑时,自己在一旁默默流泪。人们看到比自己更加辛苦的耕牛下泪时,赶忙将手中的糍粑给牛吃,并做两个大大的糍粑,挂在牛的两角,牵着牛去水边照镜子,当牛看到角上糍粑时,牛就高兴地笑了。

为了表达人们感激对牛的劳作之恩,每年人们大糍粑,总要给一些给牛吃。后来人们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定为“牛王节”,打糍粑敬牛的习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2、广东惠州寒衣节做糍粑的习俗

在广东惠州,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惠州人称为“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惠州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

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只,喂家中的大小耕牛,既是慰劳他们一年的辛苦劳作,也是庆祝他们的生日。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

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3、寒衣节吃糍粑的好处

每年的十月初一是寒衣节,许多地方在这个节气都有吃糍粑的习俗,因糍粑香糯粘滑,常被制作成风味小吃,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糯米中富含B族维生素,具有益补中气和养脾暖胃的功效,常有脾胃虚寒、食欲不振以及腹痛腹泻的朋友可多食,以缓解症状。此外,糯米本身具有收涩作用,能有效治疗尿频以及自汗等症状。

寒衣节的风俗习惯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

在这一天主要是祭奠去世的亲人的日子,为他们烧去寒衣,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天也有能御寒的衣服,所以叫送寒衣。它与清明节,中元节是三大鬼节。为去世的亲人送去寒衣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过寒衣节的祭祀用品要有饺子、五色纸、香箔。洛阳人有句古话说:“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一天要烹炸食物,还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物。

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准备供品一般在上午进行。贡品准备完毕以后,家人会让小孩子上街买一些五色纸以及其他祭祀用品。把纸里夹上棉花,也就是寒衣了,晌午吃过饭,主妇把锅台收拾干净,叫齐一家人,就可以去墓前祭祀祖先给他们烧去寒衣了。

到了坟前,把蜡烛跟香点好,然后把饺子等其他供品摆放好,然后下跪磕头祭拜;要在坟头划一个圆,把祭祀用品放在圈内焚烧。有的除了烧纸钱和寒衣,还会烧一些纸糊的豪宅、汽车等一些代表高档的用品。

寒衣节吃什么

面条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寒衣节吃面的习俗习俗由来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营养搭配合理的面条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应酬较多的人,喝酒后最宜吃碗阳春面,不仅解酒,还能起到养胃补身的功效。

冬天是吃兰州拉面最好的季节。炸酱面是几种风味面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刀削面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面较硬且不易消化,所以青年人可以多尝试,而老年人就不该多吃了。吃面条应该多搭配一些蔬菜、蛋类食品。

红豆饭

后人把十月初一当悼亡节来过时,以红豆饭为奠。迄今江苏大丰一带还有个传说,大意为:从前有个放牛娃,因与地主抗争,被地主砍死,鲜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饭染得通红。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后,穷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红豆饭纪念他,尚有童谣为证:“十月朝,看牛娃儿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担子一薄刀。”

红豆的表皮致密而坚实,需要提前浸泡处理一下,否则蒸出来会很硬。传统的红豆饭做法是将红豆事先泡水数小时,让其喝饱水后,有时候还需要提前煮一下红豆,然后再与大米一起蒸煮。现在可以稍微提前泡一下红豆(也可不泡),然后用高压锅直接蒸煮,半个小时,软糯香甜的红豆饭就可以出锅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