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美容美体 >> 护肤技巧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眼睛保养的误区
2016-07-22阅读:9693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你知道眼睛保养的误区吗?睡眠不足会造成“熊猫眼”,睡前喝水太多或枕头不够高,容易眼皮浮肿变金鱼眼。下面小编为您解答眼睛保养的误区。

眼睛保养的误区

误区1:涂抹眼霜时大力按摩

眼周肌肤是很薄很脆弱的,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环境伤害,同时也很容易因为肌肤的拉扯久而久之肌肤松弛下垂。很多MM的保养意识很好,知道要尽早护理眼周,但有时反而会过犹不及。因为她们在涂抹眼霜、按摩眼周时若手法不够轻柔,就会造成皮肤拉扯,日积月累松弛和细纹是在所难免的。就好像皮筋被拉松了就再也恢复不了了。

在护理眼周时,好的眼霜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则是涂抹手法,只是单纯的糊产品上脸而不按摩,眼霜无法被吸收,涂了也白涂;但若按摩过度,也会加速衰老。所以要尽量保持按摩手法的轻柔。

误区2:坊间偏方——食物原料DIY

生土豆切片敷眼、苹果片敷眼、化妆棉泡牛奶敷眼…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偏方相信大家都见过甚至亲身尝试过,但这种道听途说的方法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把一些没有精细处理过、仍然携带着细菌的食物,敷在全身皮肤最脆弱的地方,增加眼周负担而已。

会尝试这些偏方的MM,相信大部分都是为了解决黑眼圈、色素沉着等问题,但这些食品即使真的含有对改善黑眼圈有益的活性成分,但未经精萃提取,不具有渗透性眼部肌肤是无法吸收那些有益成分的,对色素沉着没有改善作用,对血液循环也没有帮助,最多仅能做到即时补充水分这一项而已。

眼睛保养的误区

误区3:多敷面膜&多敷眼膜

过度敷面膜并不会让你变得像范冰冰那样白得反光,面膜并不是神药,过度敷面膜(一周敷超过3次的频率视为过度)会造成皮肤表层过度水合,令皮肤状态极其不稳定,对外界的刺激越来越敏感并最终导致皮脂膜不健康。这个恶性循环同样适用于比脸部肌肤更薄更脆弱的眼周肌肤,而且过度敷眼膜造成的恶果比过度敷面膜还要严重。

其实只要有不错的护肤意识,从20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坚持眼周护理,维持住20岁双眸的状态,并避免以上所说的误区,如此坚持下来是可以留住年轻的,并不需要整天敷眼膜这种额外护理。作为深层保养,小编建议眼膜最多半个月至一个月敷一次就好。

防黑眼圈

1、冰消肿眼梨晶莹眼膜

预先将梨冷藏在冰箱备用,将梨去皮后切成薄片,取几片梨滴上适量橄榄油且抹均匀。在眼皮上敷上梨片15分钟后取。

2、弹钢琴指压去肿法

坚持每晚 睡前用无名指在眼轮周围从内到外画圈。像弹钢琴一样一般轻弹2分钟。无名指指尖在眼肚中央位置轻压10次。

3、盐水化妆棉取水肿法

将盐和水以1:3的比例兑均匀,用混合好的盐水浸泡棉片,将棉片敷在眼部,10分钟后取下清洗干净。

黑眼圈预防

黑眼圈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睡眠不足,疲劳过度,使眼睑得不到休息,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该部位的血流量长时间增加,引起眼圈皮下组织血管充盈,从而导致眼圈淤血,滞留下黯黑的阴影;肾气亏损,使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使黑色浮于上,因此眼圈发黑;久病体弱或大病初愈的人,由于眼周围皮下组织薄弱,皮肤易发生色素沉着,并极易显露在上、下眼睑上,出现一层黑圈;月经不调的女性,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痛经、月经提前、错后、经期过长、经量过大等,均会出现黑眼圈。

黑眼圈形成后应对症下药,请教医生,找出病因,及时治疗;要保持精神愉快,减少精神负担,生活有规律,节制烟酒,保障充足的睡眠,促使气血旺盛,容颜焕发;加强眼部的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减少淤血滞留;保持眼部皮肤的营养供应,涂含油分、水分充足的眼霜,使眼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充满活力;注意从饮食中吸取营养,多吃瘦肉、蛋类、豆制品、花生、黄豆、芝麻、新鲜蔬菜及水果等,富含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及矿物质的食品。

黑眼圈形成后,在家中,可以将马铃薯切片,贴在眼部,约4~5分钟;或者用纱布沾上茶叶在眼圈附近涂擦,以减轻黑眼圈。还可以到美容院中进行特殊的处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