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和入侵病原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引起婴儿发烧的原因有很多,大体而言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外在因素:
体温受外在环境影响,如天热时衣服穿太多、水喝的太少、房间空气不流通。
2、内在因素:
生病、感冒、气管炎、喉咙发炎或其他疾病。
3、其他因素:
如预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乱、白喉、百口咳、破伤风等反应。
宝宝发烧本身的危害其实不大,很多父母过度紧张是因为,他们以为宝宝发烧会烧坏脑子。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它其实只是反应宝宝身体的不适,需要我们大人去注意宝宝平时的饮食、生活习惯,危害并不会很大。
但是,为什么部分宝宝发烧之后会对身体,甚至生命造成危害呢。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老一辈的人都说“能吃是福”,只要孩子想吃东西、还能继续“塞”吃的,就一个劲儿地给孩子喂。有的年轻父母也总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哄着追着,但求孩子多吃几口饭。尤其是看见自己的孩子比同龄的小朋友个头矮、体重轻,更是焦急万分,一直强迫孩子吃东西,就连饼干面包等零食也不放过。然而,你发现了吗?经常感冒发烧的,往往正是那些吃得多的小胖墩。
古医书有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孩子脾胃功能不足,若长期吃太多太饱,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内热积蓄太多,一旦遇上气温较大变化,就会适应不过来,从而诱发感冒发烧。
老人一般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因此较容易感觉到冷。然而,很多老人却以自己的冷热标准来带孩子,常常让孩子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更有甚者,他们在5℃的天气下给孩子穿多少,到了20℃也还是穿那么多。很多老人认为宝宝着凉容易感冒发烧。但其实,他们忽视了,宝宝太热也会引起感冒发烧。
第一、衣着要舒适宽松凉爽,切忌使用捂被子出汗的方法治疗,要保持之内的空气流通,千万不要将所有的窗户闭合。
第二、要鼓励小孩子多喝水,保持口舌的湿润,小便的畅通,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第三、要注意营养的摄入,在高热期间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但是可以多加食用流质的食物,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