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食管炎即食道炎,泛指食管黏膜浅层或深层组织由于受到刺激或损伤,食管黏膜发生水肿和充血而引发的炎症。化学性刺激包括胃酸、胆汁、烈酒以及强酸、强碱、药物等;物理性刺激包括烫的食物、饮料,食管异物(鱼刺等)嵌顿,长期放置鼻胃管等。由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导致食管局部受损,或患者本身抵抗力下降导致结核杆菌、真菌(念珠菌)或病毒感染亦可引发食管炎。临床最常见的是胃酸反流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
2、别称
食道炎。
3、发病部位
食道。
4、传染性
无传染性。
5、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以及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者。
早期症状:主要是以吞咽疼痛、困难、心口灼热及胸骨后疼痛居多;感到“烧心”,或“心口疼”,喝热水或吃刺激性食物时胸骨后痛感明显,都是食道炎的症状。还有吞咽食物感到发噎,是由于食道水肿,食道内变窄或食道壁因炎症刺激而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
晚期症状:可引起食道痉挛及食道狭窄。食道炎之出血较轻微,会恶化以至于发生食道粘膜溃疡,还会呕血或便血。
1、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多见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全,食管下端胃粘膜异位症,原发性LES松弛症和硬皮病性LES破坏。食管裂孔疝尤其是滑动型裂孔疝多伴发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炎。
2、使正常的食管胃交接锐角(HIS角)变为钝角。LES的防止反流机制被破坏,故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而食管炎又可导致食管纵肌的收缩,从而牵引食管,形成牵引性食管裂孔疝。因此,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是互为因果的。
3、食管、贲门及胃手术后可导致解剖和功能性的LES失调,或导致胆汁反流,均可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4、胃内压增高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窦炎等引起胃酸增高,幽门梗阻及胃窦痉挛,易于使胃酸反流,发生本病。
5、其他腹内压增高,降低LES的张力并使胃排空减慢,易于发生胃内容反流。
食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明确病因
①是否经口摄入(包括误服)各种强酸强碱类物质;
②是否服用有刺激性药物;吞咽鱼刺等异物等。
2、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有异常所见
3、上消化道内镜及活检
可以直接观察到食管黏膜的炎症改变,并可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Barrett食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良性并发症包括反流性食道炎、食道狭窄、溃疡、穿孔、出血和吸入性肺炎等。
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一般无主诉症状的滑动疝不需治疗。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或因年龄、合并其他疾病及不愿手术者可行内科治疗。对肥胖病人应减轻体重可减少腹内压及反流。避免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过紧衣裤。睡眠时抬高床头15cm,睡前6h勿进食,忌烟酒,均可减轻食管反流的发作。
药物治疗方面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