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1.2、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1.3、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发白、头晕、心悸等。
1.4、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着。
1.5、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着。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1.6、皮肤及黏膜病变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又常常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治疗相对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对老年白血病的治疗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需要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
老年人在患白血病病后常常会出现消极的态度,选择拖延治疗甚至放弃治疗,随着白血病治疗技术的提高,老年白血病也不是“不治之症”,对于无基础疾病、一般状态较好的老年人,可以给予减低剂量的化疗或进行“微移植”技术治疗,如65岁以下,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年龄较大或基础疾病较多或脏器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以考虑小剂量化疗减低肿瘤负荷、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近年来也有应用免疫治疗方法治疗老年白血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很多,如DC-CIK、CAR T等方法。
3.1、休息
白血病常有活动无耐力现象,需卧床休息,但一般不需绝对卧床。长期卧床者。应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
3.2、预防感染
白血病免疫功能减低,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常致成熟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和免疫功能下降是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越久,感染的威胁愈大。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措施。
3.3、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用温开水或口泰液漱口。宜用软毛牙刷,以免损伤口腔粘膜引起出血和继发感染。如有粘膜真菌感染可用氟康唑或依曲康唑涂擦患处。应做到勤换衣裤,每日沐浴有利于汗液排泄,减少发生毛囊炎和皮肤疖肿。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或盐水清洁肛门,以防止肛周脓肿形成。
发生白血病之前存在一个较长时间的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从接触致癌物质到癌症发病通常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医学上称之为“致癌潜伏期”。
免疫功能低下。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有三大特征。即生理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功能。人体内的细胞不断有突变的发生,突变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即可发生癌变,而免疫监视功能的责任正在于及时清除突变细胞,使之达不到癌变数量。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免疫功能逐渐衰退,因此免疫监视功能也下降,突变细胞不能被及时清除,很容易发生癌变。
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来越大,长期有害物质的蓄积导致在老年人时白血病的发生。
老年人人体组织细胞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增加。研究发现,人体组织细胞的衰老可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这是老年人易患癌的关键。
老年人慢性病多,因而患癌的机会增多。人到老年,内分泌系统失调,体内激素不平衡,这样容易使某些激素持续作用于敏感组织,导致细胞的恶变。
不要过度疲劳,饮食要合理,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等,增强抵抗力,增强对病毒的抵御能力,尤其提醒老年人不要长时间在烟雾缭绕的密闭场所打麻将,这样很容易造成机体疲劳,让抵抗力下降。
要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尽量减少对放射性物质的接触,尤其是买房装修后,要尽量购买环保材料,保证足够的通风时间。尤其要注意的是,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装修材料中的苯,而不是甲醛,苯的味道是芳香味,而甲醛的味道是刺鼻气味,很容易区别。
尽量吃天然食物,少吃食品添加剂,它会损伤身体其他机能,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率的提高。
吃药要谨遵医嘱,一些治疗肿瘤的药物如果过量服用,就有可能引发继发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