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天,多发与婴幼儿,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子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浑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状,所以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不会引起流鼻血。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常见的肠道病毒中柯萨奇病毒是手足口病的元凶。此外柯萨奇病毒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感染的方式: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内的整个消化道,其传播途径是粪—口,仅少数是呼吸道。手足口病是由于食用和饮用被污染的饮料、水果、食物等造成的,而不是在拥挤的人群中通过呼吸传播的。该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日,50℃可以迅速灭活,烧开的水中无存活病毒。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
婴幼儿是如何感染手足口病的?婴幼儿喜欢把手或是玩具等放到嘴里撕咬,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3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1.常见托儿所或是公共场所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玩具等物品。2.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3.饮用或食用被污染过的水和食物。4.小儿不懂分辨,吃有病毒或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首先一定要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还有就是提升孩子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具体的预防措施如下:
1.饭前便后一定要给儿童洗手,避免误食含有病毒的食物
2.不给儿童喝生水、也尽量少吃一些凉拌的食物。
3.对于还在喝奶的孩子,对使用的奶瓶、奶嘴等一定要认真清洗,有必要可以进行消毒。
4.这个季节是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提升孩子的抵抗力,春季给孩子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5.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变化,如果出现一些手足口病的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且马上对患儿进行隔离,症状轻微的患儿可以在家里休息治疗。
6.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7.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8.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