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初期发烧39度以下
多数患者得了手足口病会伴有发烧,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一般3天左右就会退烧,这是属于正常的。 但家长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出现高热不退的情况,病情有可能加重,就要立即就医,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2、手足口病发烧怎么退烧
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
若家有冷气,维持房间温度于25--27℃之间。可将幼儿置于冷气房中或以电扇绕转着吹,使体温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儿也会感觉舒适些。但如果其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
脱掉过多的衣物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多喝水
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3、手足口病潜伏期的症状表现
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另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1、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2、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3、飞沫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人口越是密集,发病率越是高,除此之外,还有就是手足口病的病人用过的食用过的水源(也就是所谓的病毒性水源)或者食物等等都可能传染到手足口病,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处处小心,预防最关键。
1、保证用品卫生,儿童的奶具、玩具要经常清洗、煮沸消毒。
2、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多开窗通风、勤晒衣被。
3、保护易感儿童,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众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让宝宝严格遵守爱卫生的好习惯,不管是饭前便后、还是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避免接触其他已经患了手足口病的孩子。
5、纠正宝宝爱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卫生的小动作,以免病毒从口中进入到身体中。
6、家长在接触宝宝之前,不管是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7、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食具也要用煮沸20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8、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在为宝宝烹饪食物的时候,要将食物彻底清洗干净,并加热煮熟,不给孩子食用剩饭剩菜,不要将蛋糕、饼干等食品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9、注意观察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
10、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发,注意及时修剪指甲,更换个人居家衣物。
11、彻底清洗双手,最好同时清洗面部,以免孩子在亲您的脸颊时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