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夏季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夏热主浮 摄生用药有法度
2011-05-04阅读:10246 学员编辑 收藏

历代医家在《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的思想主旨上,认识到四时节律(年节律)和昼夜节律是人体的主要时间节律,并将这种时间节律性,广泛运用于疾病的防治过程中。

夏火“蕃秀”,因时摄生有主张

夏三月属火,热则上浮,主化,属心。《金匮真言论》指出:“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从立夏到夏至这段45天时间里,其风向以南风居多,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时间里,则西南风居多。南风催物化生,亦可产生邪气害人。所以在养身调摄方面,应遵《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亦顺应节律,顺时养生。叶天士说:“人在气交,法乎天地……人在气交之中,春夏地气上升,秋冬天气下降,呼出吸入,与时消息”。“岁气天和,保之最要……顺天之气,以扶生生。”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生理状态。

夏汗温暑 用药因时有分别

李东垣提出因时用药法度,“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这是由春至夏,阳气日益旺盛,人的腠理逐渐开泄,用增加出汗来加强散热。《时病本气篇》提出:“时病者,因时令之大气变动所发生之病。如中暑、霍乱、痢证、白喉、疟疾、时行感冒、燥气、痧症、湿热等是也。病虽因于时气,病实成于本气。……认定时令病乃人身本气为病,则用药必以调和人身本气为着落。……调和本气,处处乃有辨法。”

1.先夏至日为病温 《素问·热论》:“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王冰注》:“阳热大盛,寒不能制,故为病曰暑。”病温亦称温热。发病快,历代医家治此病以存津液为主,因热甚伤津。其状初起即高热炊渴,口渴舌干,头痛微恶风,面赤目红,或有汗或无汗,小便短赤,脉浮数或洪,初起有表证者,可用凉膈散解之;若表解里热盛,大烦渴,汗大出,脉洪大有力者,可用白虎汤清解之。脉大而芤,热甚津伤,可加沙参、玉竹益气生津。

另有温疫毒,为秽浊之气所致之病,四时皆有,春夏较多。其症微恶风寒,咽痛或不痛,耳前后肿,颊肿面赤,甚则头面全肿,耳聋,眼不能开,俗称大头瘟;其尤重者,喉中结塞,咳痰不出,声如曳锯,汤水难入,语言困难,亦名捏颈瘟;脉象多见浮沉俱盛,若多秽腻,舌苔或白或黄,舌质赤黯。治法总以清热逐秽解毒为主,一般以普济消毒饮治之,而杨栗山增损普济消毒饮有所发展。若舌苔白腻乃湿盛,宜酌加燥湿解秽之药,如佩兰、藿香、薏仁、豆蔻;苔黄腻乃湿热并盛,宜本方加栀子宣发郁热;便秘腹胀满,酌加酒炒大黄,服法频频含咽。并常用热毛巾热敷头面等处,引热外达,或用赤小豆细末醋汤调,厚敷肿处,以拔其毒,稍凉即换。

2.后夏至日为病暑 夏至后热盛于上而下迫,湿蒸于下而上腾,湿热交蒸,风行其中,人在气交之中感之而病者即为暑病。雷丰在《时病论》中指出:“夫暑邪袭人,有伤暑、冒暑、中暑之分,且有暑风、暑温、暑咳、暑瘵之异。”静而得之为中暑,即所谓“阴暑”;动而得之为中暍,即所谓“阳暑”。暑本热也,阴暑乃暑天贪凉受寒,非暑有阴也。“冒暑者,较伤暑为轻,不过邪冒肌表而已。中暑者,即中也,忽然卒倒,如中风状。暑风者,须臾昏倒,手足遂抽。暑温者,较阳暑略为轻可。暑咳者,暑热袭肺而咳逆。暑瘵者,暑热劫络而吐血。又有霍乱之证,因暑气夹风、寒、湿、食扰乱于中。痧气之证,因南人体弱,偶犯痧秽之气。秽浊之证,因暑气夹秽而袭人,即俗称为龌龊也。此皆季夏由暑气所伤之证也。更有春末夏初之疰夏,孟夏之热病,仲夏之霉湿,亦当论治。盖疰夏者,因时令之火为病。热病者,因冬时之伏气为病。霉湿者,入霉之后,梅雨淫淋,感其雨湿之气为病。斯三者,附论于兹,则夏令之病,皆全备矣。”

蒲辅周认为:暑温,湿温都是季节流行病。暑和温各居六气之一,在每年六气用事各主60日。但春分以后至秋分以前180日是君火、相火、湿土三气错综相为用,所谓热、湿、火混合为一,故夏秋之间发病急,而见症不一。在夏至后至立秋前,多热盛湿轻,宜暑湿法治之;若夏至后三伏中多雨,则见热湿并重;立秋后多阴雨,湿重热轻,湿胜必以湿温法治之。但秋季往往少雨、秋阳亢盛,而又多见燥证,须从燥治。在临床必先岁气,重视天候地气。

暑湿致病,风、暑、湿三气夹杂,发病最骤,变化亦速,其症状不一,或高热、面赤、心烦、口渴,甚则昏厥、抽搐;或上吐下泻,四肢厥冷。脉象或洪或芤,或细数,或濡缓,或隐而不显。舌色多赤,或绛或紫,苔或白或黄,或无苔。治法可根据张凤逵先生所主张的先用辛凉,次用甘寒,终用甘酸。初起头痛身热,微渴,心烦有汗,脉右大于左,可用六一散。热重者,脉洪大,身大热,大烦渴,大汗出,宜以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脉芤者加人参(以沙参代之,玉竹亦可用),此乃纯热不兼湿之证,名为中暍。若夹湿身重者,宜白虎加苍术。若兼暑湿闭滞,表实无汗,舌苔白秽,可用新加香薷饮。有呕吐加鲜藿香;若心烦、舌赤,苔黄加黄连;小便短涩加六一散。若汗多,脉散大,喘渴,欲脱者,急用生脉散;若暑邪人营,神昏谵语,可用清营、清宫加减酌用;至宝丹、牛黄丸、紫雪丹亦可随症选用。

总之夏暑如朱丹溪所言:“暑属盛热之气,火也。”其致病先入阳明气分,易损伤津气,易于兼夹湿邪。其摄生用药必观天时、察地利、辨体质方合中医之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