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保健学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秋凉莫悲愁 应对有方法
2015-08-04阅读:950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消秋愁入秋以后,阳光照射开始减少,人体内的褪黑激素逐渐增多,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

消秋愁

入秋以后,阳光照射开始减少,人体内的褪黑激素逐渐增多,人的情绪难免消沉低落。加上雷雨阵阵、自然界草木枯萎、花叶凋落,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特别是退休、离休在家的老人,一生颇多坎坷,常会引发凄凉、垂暮之感,产生忧郁、悲伤等情绪变化。故老人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设法改善种种不良心境,提高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避免不良情绪的十扰。一要宁心安神,静心养气,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自己的情绪,逐渐适应气候的变化。二要多接受有益的光照,多晒太阳。在室内可用模拟太阳光谱的“全光谱”灯泡代替白炽灯等“不全光谱”灯泡。三要多接触负氧离子,经常处身于净化的自然环境之中,如郊野、园林等,可使精力充沛,减轻不安情绪。四要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排,使秋愁在愉悦之中,肖然而去。

解秋乏

盛夏季节天气炎热,使得能量大大亏耗。人秋之后,各种生理功能渐趋平衡,但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于是,不少年轻人都会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疲惫、倦怠,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等,更何况是老人。缓解 “秋乏”,首先应从生活起居上调整,夏天晚睡早起,秋凉后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同时衣着不可过厚。其次,在饮食上可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补偿夏日的消耗,但注意不要大量食用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响脾胃功能。秋凉后,应少食生冷及性味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加重“秋乏”。第三,秋高气爽是锻炼身体的太好时机,可开展一些诸如太极拳、慢跑、广播操、冷水浴等普及性的体育及健身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消除 “秋乏”。此外,中医认为,“秋乏”是一种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表现,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 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来自“养生之道”

除秋燥

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常反映出 “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干燥、皮肤千裂、大便秘结等,对此可从饮食上进行调理。根据“燥者润之”和 “少辛增酸”的原则,一是适当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豆浆、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阴,宜多吃带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苹果、柚子、猕猴桃、山楂等。另外,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热之品,以防助 “燥”为虐,化热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将上述润燥之品与粳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补充营养,又能增液除燥。还有,中医有一称为 “增液汤”的名方 (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

上一篇:膏方不能滥用 下一篇:坏习惯损害五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