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居住地潮湿的人群
环境因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起一定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潮湿的环境中,“风”、“寒”、“湿”诸邪易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和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烧的症状。
1.2、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其中更年期达到高峰,妊娠期可缓解,一般服避孕药的女性发病减少,提示雌激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初潮年龄亦是危险因素之一 ,初潮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以上都表明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与内分泌系统尤其是雌激素的变化有关,内分泌系统紊乱的女性人群更易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
1.3、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这些药物可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提高,包括:保泰松、抗癫痫药、青霉胺、青霉素、利血平、普鲁卡因酰胺、苯妥因钠、肼苯哒嗪、氯丙嗪,上述药物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据研究可能是药物改变了抗原,使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自身抗体而引起。
1.4、自身免疫系统紊乱的人
有研究表明,扁桃体切除者患病可能性也大,扁桃体切除后机体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及免疫系统可能会有所改变,相应地容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因此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的危险性也较大。
2.1、细菌因素
实验研究表明A组链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
2.2、病毒因素
RA与病毒,特别是EB病毒的关系是国内外学者注意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关节炎与RA不同,RA病人对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强烈的反应性。
2.3、遗传因素
本病在某些家族中发病率较 高,在人群调查中,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阳性患者有关。HLA研究发现DW4与RA的发病有关,患者中70%HLA-DW4阳性,患者具有该点的易感基因,因此遗传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1、关节畸形
在医学上,究竟是什么情况会引起类风湿还没有确切的原因。只知道,类风湿是一种以炎性滑膜炎为主以及慢性的系统性疾病。这种疾病比较显着的特征就是患者的手足关节出现炎症,还会有除了关节以外的器官受累和血清类风湿的情况出现,甚至会引起患者的关节出现畸形和功能丧失的症状。因此,类风湿的患者必须要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3.2、体重身乏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类风湿的患者都是女性,而且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之多。同时,这种疾病能够发生在患者的任何年龄,不过四十岁以后的患者最多。一般来说,得了类风湿的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容易疲劳以及低热的症状。另外,在早晨起床的时候,患者会发现自己的关节异常的不灵活,这也是关节炎的一种表现之一。
1、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肾病: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肾功能障碍,多与长期使用抗类风湿约和非甾体消炎镇痛约有关,虽然进展缓慢,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类风湿患者因为关节肿痛和运动受限,所以关节附近的肌肉容易僵硬和萎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残废,甚至对患者的心里造成极大的伤害。
3、类风湿关节炎可引发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心包炎可高达20%~50%,少数还形成类风湿结节,多数无症状,往往在心脏超声检查时发现。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预防和控制感染:实验研究表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可能是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生产劳动,如练习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避免受风、受潮、受寒: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不要贪凉、空调不能直吹、不要暴饮冷饮等,秋冬季节要防止受风寒侵袭,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有效避免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的方法是注意劳逸结合: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