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体质虚弱冬季如何进补?身体虚弱的人冬季更加要注意进补,但每个人的进补方式都是不一样的,体质虚弱也要分开进补。那么,体质虚弱冬季如何进补呢?看看下文的介绍吧。
一、体质虚弱冬季如何进补:
体质虚弱的人,一般分为四类。不同类型的体质虚弱的人需要进行不同的进补,尤其是冬季,大家不要盲目的进补,以免进步不当,反而让体质变得更虚弱,这就得不偿失了。我们分别对四类“虚人”进行详细的介绍。
1、阴虚者冬季进补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中成药;也可服用哈士蟆油以补肾精、润肺养阴;或食用海参,对虚弱劳损、精血亏耗等症有效。
2、阳虚冬天怕冷者,进补宜选择具有补肾阳作用且温而不燥的助阳之品。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参茸补膏等;也可选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炖服。除服滋补药外,还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这些都是补阳上品,在冬季里可经常食用。
3、血虚不足常有头昏眼花者,可选服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阿胶浆、四物饮、参杞补膏、补气养血膏等中成药。同时可常食动物血、禽蛋、禽肉等进行食补。
4、气虚不足常体倦无力、动则气喘者,可选用有健脾益肺,静心安神作用的人参、红参、生晒参等。方法:将参切碎,红参在火上烘软后切片,每日3-4克,放入小瓷碗内,加入半碗水,少量糖,隔水蒸炖,每天服1-2次。也可适量饮些豆浆、牛奶;还可炖红枣、桂圆、蹄膀、精肉等服食。
二、冬季进补有讲究:
专家表示,进补不等于大补,还有温补、平补和清补,要辨体质进补,看看是补气、补阳、补血,还是补阴。
1、以滋阴养阳、调补气血为主
冬季气温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亦相应下降,人的食欲增加而活动量又相应减少,容易吸收和储存营养物质,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所以有“冬季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此时进补可预防和减少冬季及来年春季疾病的发生。
在中医“四季养生”的学说中,从五脏调养角度讲,冬季进补的原则是“补肾养阳”为主,适当佐以养肝健脾、调理心肺为辅,可使气血运行顺畅。吴维城指出,这个季节适当进食一些滋养强壮温养阳气(尤其是脾肾阳气)、调补气血的食品,能使体质强化,且能补充夏秋季节体能的消耗,使精力充沛。
2、选材并非名贵食材才是进补
有人以为,冬天进补,要选人参、冬虫夏草、鹿茸等大补药材,或者海参、鲍鱼、鳄鱼肉等贵价食材。其实,进补并不是指非要用名贵药材,应根据不同的需求来选择温补、滋补、暖胃、行气等食材——
滋肾养阴类的药材:杞子、沙参、玉竹、淮山、百合、虫草花、石斛、元肉。
温肾补阳类的药材:肉苁蓉、杜仲、核桃、花生、莲子、巴戟。
行气健胃类药物:老姜、陈皮、芡实、胡椒、红枣。
暖胃益肾肉类:鸡、瘦肉、鸭肉、兔肉、牛肉、羊肉、狗肉、田鸡、黄鳝、猪腰、虾等。
养肾固精类海味:海参、生晒蚝、花胶、鲍鱼、沙虫干、瑶柱等。
三、脾胃“虚不受补”怎么办?
很多人尤其是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人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我平时很注意饮食保养,冬天吃了不少补品,但身体状况并没有好转。这种情况在中医看来就是“不受补”的表现。
一个人“受补”还是“不受补”关键看脾胃。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消化吸收能力才好,进补才能有效。素来脾胃不好、消化不良的人进补后承受不了,就会发生腹胀、不能消化甚至拉肚子等现象。冬季又恰好是脾胃病高发的季节,冷空气的刺激很容易导致或加重胃肠道疾病。
进补工程开启之前应先调好脾胃,打好底子。对本身有脾胃疾病的人来说应先治病,如果自身消化系统不能承受进补品,也不要盲目进补,否则会加重消化道负担,进而加重病情。脾虚的人应在进补前先行健脾,等脾的功能有所恢复、脾不虚时再进补,才能正常消化吸收。还有一些人平时好食辛辣肥甘,日久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这类人在进补前应先清火。可以用竹叶、麦冬泡水喝,也可以喝苦丁茶或多吃苦瓜、黄瓜、青菜,待胃火降下后再进补。
四、体虚的人进补的其他方法:
专家建议,冬季除了食补,艾灸、八段锦健身操等也是不错的选择。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可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补中益气。冬季主要灸肾俞穴、关元穴、足三里等穴位。而八段锦健身操能改善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和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脏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运动器官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冬季运动不可太剧烈,太剧烈容易损伤阳气。不宜起得太早,应顺应天气特点,早睡晚起,太阳出来后再出门锻炼。此外,大风天或雾霾天不宜出门锻炼。中医认为,锻炼时毛孔大开,刮风天容易进风受凉而感冒或关节疼痛;雾霾天空气秽浊,人在锻炼时纳气较深,吸入浊气容易伤肺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