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湿和风湿一样吗
不一样,但脾湿会引起风湿,现代患风湿的人越来越多,归根到底还是饮食结构的问题,经济条件好,饮食观念缺乏造成摄入过量,营养过剩;工作忙,人变懒缺乏运动,摄入和排出不正比,摄入的多,排出的少,久而久之就形成“湿”,如果在外感风寒、风热,就会形成风湿。
比如我们说的风湿性关节炎等,天气变化的时候,肢体肿胀疼痛,中医上叫做痹症,痹症的形成是风、湿、寒、热之邪纠结的结果。而其中最难对付的就是湿,湿为阴邪,性质黏腻,中医上有个比喻叫“如油入面”,最难去除。
湿邪和其他邪气纠结在体内,时间长了都会化热,形成湿热。如果想清热的话,就要用苦寒的药,但是这类药物可能会助长湿气;如果要化湿,就要用温燥的药,而这类药物又会助长热邪。所以湿热纠结,治疗上就比较困难。
要预防风湿,最根本的就是不要让体内有湿邪停滞,这样即使感受风寒,风热之邪,也不会缠绵难愈。
2、引起脾湿的原因
脾湿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用中医理论来看可能和天生的体质有关系还有就是住在湿气比较大的地方周边湿邪重,平时饮食导致喜欢吃甜的、辛辣的,导致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
3、脾湿的症状
3.1、总是犯困
很多朋友一天到晚都有点睡不醒,精神差,特别是吃完饭的时候,就特别犯困,恨不得马上睡一觉,这是脾湿的典型症状之一。
3.2、大便溏稀、挂壁
脾湿严重的人大便是很不愉快的,因为脾湿会导致消化系统出现混乱,大便出现溏稀和挂壁的情况比较多,而且一天可能要上好几次大号。
3.3、舌头大、有齿痕
脾湿也会反映在人的舌头上,脾湿严重的人舌头往往发白,舌体大,两侧有齿痕。
1、饮食要规律。
平常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这样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时间长了会让脾胃失和的。吃饭时最好七八分饱即可,不要吃的太多,否则会很不舒服的,增加肠胃负担。
2、多吃谷类和蔬菜、鱼类
五谷类食物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等,经常吃五谷食物,比如八宝粥、豆制品等都对脾胃很有好处。
3、少吃油腻生冷刺激食物
平常饮食中,要注意少吃炸鱼、炸鸡、炸肉等油腻食物,此外西瓜、水梨、橘子、冬瓜、柿子等生冷食物也尽量少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糯米、玉米等要少吃。
4、多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可以治湿症,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有很好的利水、消肿、健脾胃、补心等功效。
5、如果脾湿情况比较严重,应该适当的服用一些药物,这里小编建议服用中成药比较好一些,效果更到位。比如含有人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半夏、姜、薏仁等成分的中成药就不错。自己不要随便买药,最好遵医嘱。
如果有脾湿症状的话建议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一些清热祛湿颗粒,这类药物对治疗脾湿是很有帮助的,另外就是如果脾湿的症状不严重的话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解决,比如说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苦瓜或者是薏米之类的食物,既能够帮助去湿寒,而且还能够有很好的败火的作用,除此之外就是建议平时最好少吃枸杞或者是鸡汤之类容易让身体上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