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散寒: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舒筋活络: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祛湿: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偏方: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除湿: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发病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链球菌菌体的荚膜是由透明质酸组成,与人体滑膜和关节液的透明质酸蛋白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性,可抵抗白细胞的吞噬而起到保护作用。A组链球菌的蛋白质抗原与人体心瓣膜和脑等组织存在交叉抗原性,可引起交叉免疫反应。这一交叉反应在风湿热瓣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中非常重要。链球菌可产生多种细胞外毒素,在其致病性中也起重要作用。风湿热的发病存在遗传易感性。
多关节炎是常见的初发症状,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灼热、疼痛和活动受限。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疼痛与天气变化关系密切,在潮湿或寒冷时加重。心脏炎在儿童病例为风湿热最重要的表现,风湿热的后期出现,常分布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如大腿内侧,呈淡红色边缘轻度隆起的环形或半环形红晕,皮下结节等。
1、饮食要根据具体病情而有所选择:风湿病患者需要补充一些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的食物,还需要补充一些热量比较高,但是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这些食物有鸡蛋、肉类,还有豆浆、牛奶等,风湿病患者还可以吃一些补血补气的食物,像红枣粥等。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腻之物。
2、合理饮食:风湿病患者饮食要合理,要注意风湿病患者吃饭要按时,饮食要注意营养的搭配,吃饭不能吃的太快,也不能吃一些过于硬的,难以消化的食物,像辣椒、芥末、生姜等。
3、饮食调养:风湿热患者长期慢性消耗,常有低热、肌肉萎缩、贫血等症状,多有蛋白质和维生素不足,以及疾病后期全身性骨质疏松等。
1、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射居住卫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2、在封闭的集体人群中(军营、学校、幼儿园等)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链球菌感染,建立必要的保健制度,可能彻底消除链球菌感染流行,大大减少风湿热的发病率。
3、已患过风湿热的病人,应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
4、急性风湿热的预后取决于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复发次数及治疗措施。严重心脏炎、复发次数频繁、治疗不当或不及时者,可死于重度或顽固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