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据统计,50%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单凭症状及尿糖来诊断糖尿病并不靠谱,那么,如何确诊糖尿病呢?下面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来看看吧。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疾病。在正常情况下,体内血糖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范围(3.9—6.0毫摩尔/升)内,这主要归功于胰岛素的调控。患糖尿病后,体内胰岛素量不足或作用缺陷,血糖自然就会升高。糖尿病早诊断早治疗则早受益,晚诊断晚治疗则危害大。因此,糖尿病既不能误诊,又不能漏诊;每个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必须了解糖尿病的正确诊断方法,这样可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目前诊断糖尿病的标准,符合下列任意一条即可:
1、有糖尿病的症状(多饮、多尿、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意时间,没有刻意不吃饭)静脉血糖≥ 11. 1 mmol/L。
2、空腹(禁止摄入食物8 小时)之后测静脉血糖≥ 7. 0 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2 小时后静脉血糖≥ 11. 1 mmol/L。
4、非空腹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验值≥ 6. 5%。
因为影响血糖的因素很多,所以临床医生一般不会根据一次空腹或随机血糖高于正常值,就诊断糖尿病,往往需要做两次以上的检测,或者加做口服糖耐量测定等来帮助诊断。
二、确诊糖尿病后需要做什么?筛查并发症: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应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和有否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类型一般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我国九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且大多合并有多种代谢异常或疾病状态如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等。
由于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何时开始有糖尿病。有些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已经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尽最大可能地完成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新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筛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在确诊糖尿病后即行筛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每年筛查一次;对于已有并发症者,则视情况进一步检查或决定复查时间,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疗。
糖尿病并发症通常影响到多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脑、眼底等多个系统或脏器,因此筛查项目包括视力、晶状体、眼底以了解有否糖尿病眼底病变及是否需要积极处理;查心电图和立卧位血压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变;查足的外形、血管搏动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足病变;查24小时尿的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以了解有无糖尿病肾脏病变;查有关血液的生化指标以了解高血糖、高血脂控制情况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检查口腔以了解糖尿病牙周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