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病人不宜食用蛇肉,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动物内脏,蛇肉高蛋白质,蛋白质到体内也能转变成糖和提供脂肪。还需注意一下几点:
1、低钠高纤维素饮食
高钠饮食可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2、限富含淀粉食品和忌高糖食品
富含淀粉的食品(大米、白面、薯类、豆类、谷 类),进入人体以后,主要分解为碳水化合物,它虽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可直接转化为糖,因此必须限量。否则,病情将无法控制。
3、忌辛辣食物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4、远离烟酒
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为肾糖阈,正常值为8.8~9.9mmol/L。
1、胰岛素缺乏、绝对或相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使葡萄糖利用障碍,糖代谢紊乱,使血糖增高。见于糖尿病、胰腺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等。
2、摄取大量糖类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肠道吸收糖类过多、过快,严重肝病肝功能失常血糖不能转化为糖元等,引起血糖增高。
3、升血糖激素增加,使血糖增高。如胰升糖素(胰岛α细胞瘤)、生长激素肢端肥大症)、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素(嗜铬细胞瘤)、甲状腺素(甲亢)等。
4、应激性血糖增高,如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使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分泌过多,血糖升高。
5、妊娠性糖尿病,妊娠时使胰岛功能发生变化,糖耐量减低,引起血糖增高。
6、药物性血糖增高,如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有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引起血糖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