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中医养生 >> 中医方剂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地黄丸,地黄丸功效
2017-11-16阅读:1009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二、哪些人不宜吃六味地黄丸
三、什么时候吃六味地黄丸最好

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1、桂附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桂附地黄丸,主要成分是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桂附地黄中的地黄、山茱萸补益肾阴;山药、茯苓健脾渗湿;泽泻泻肾中水邪;牡丹皮清肝胆相火;肉桂、附子温补命门真火。诸药合用,共成温补肾气之效。

桂附地黄丸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滋补肝肾之阴,又配以肉桂、附子温补肾中阳气,以达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目的。诸药配合,既补肾阴,又补肾阳,阴阳互生,阴中求阳,对于肾阳亏虚所致之疾患极为适宜。

除桂附地黄丸主症外,对因肾虚阳衰引起的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哮证、喘证、神经衰弱、慢性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前列腺肥大,水肿、白内障、慢性腰腿痛、老年性阴道炎、糖尿病、老年性尿失禁、不孕症等疾病有治疗和改善症状作用。

2、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六味地黄丸最早源自“医圣”张仲景的名着《伤寒杂病论》的“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至北宋,太医丞钱乙认为肾决定着人的生长发育,强调补泻要同时进行的理论。遂从“金匮肾气丸”入手,创制了滋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学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方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方中的君药。山茱萸滋养肝肾,并能涩精;

六味地黄丸山药补脾益气而固精,二者用为臣药。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丹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茯苓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

3、杞菊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滋肾养肝

主要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等的治疗。现代药理作用上来说,可用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慢性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早期老年黄斑变性等。

降血压及改善左室肥厚

我们用杞菊地黄口服液和依那普利治疗Ⅱ、Ⅲ期高血压一起用的话,最后会发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得到明显的下降的,它的效果比单用依那普利治疗要好的多。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2例,症状基本消失及减轻者为30例,肝缩小至正常者12例,脾缩小至正常者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哪些人不宜吃六味地黄丸

1、健康人群

对于正常人群,如果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我认为不适宜于自行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

2、明显是阳虚(包括肾阳虚、脾阳虚)的人不宜服用

肾阳虚的人面色偏白,体质虚弱,喜夏不喜冬,这样的人不适于吃六味地黄丸。许多因肾阳不足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还一味地服用六味地黄丸,病症就会“雪上加霜”。彭教授特别提醒到,他们应该选择治疗肾阳虚的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

3、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的人

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中老人一般脾胃功能不强,服用更要谨慎。间断吃,影响不大;长期连续服用的话,就不可取了。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时候吃六味地黄丸最好

六味地黄丸最好在饭前30—60分钟吃,以便药物成分能直接与胃黏膜接触,避免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而且,由于六味地黄丸属于滋阴补肾的药物,服药期间最好别吃辣椒、花椒等燥热辛辣的食物,清淡饮食才有利于提高药效。

另外,六味地黄丸服用剂量、次数、时间,也应因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最好遵医嘱服用。慢性病患者大多每日服2次,服用时间可达数月。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药物,长期用会影响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若出现舌苔浊腻、口涎多痰、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时,应暂时停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