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你听说过溶链菌感染症吗?或者你曾经得过溶链菌感染症吗?溶链菌感染症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一类疾病,而溶血性链球菌则是一种很容易致病的细菌。
溶血性链球菌又称沙培林,对热和化学清毒剂均敏感,常引起扁桃体、咽部、中耳等感染。亦为肾盂肾炎、产褥热、猩红热的病原体。
根据链球菌在血液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是否溶血及其溶血性质分为三类。
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1)α-溶血性链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环内红细胞未溶解,血红蛋白变成绿色这类链球菌亦称为草绿色链球菌,也称甲型溶血。此类细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条件致病菌。在人类呼吸道及肠道中有α型溶血链球菌正常寄生,但有时也可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等症。
(2)β-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也称乙型溶血,因而这类菌亦称为溶血性链球菌,该菌的致病力强,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疾病。具体用途是用于研究和质量控制。
(3)γ-溶血链球菌(γ-streptococcus):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丙型或不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该菌无致病性,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偶尔也引起感染。
抵抗力
该菌抵抗力一般不强,60℃30min即被杀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生存数月。乙型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均敏感。青霉素是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很少有耐药性。
溶链菌感染症之一:猩红热
因溶链菌而引起的疾病很多,其中猩红热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日本一旦得了此症就必须被送往隔离医院以免传染他人,其他有些国家则并无此规定。
大多数的开业医生都会在病患的病历上写着溶连菌感染症,而不写猩红症,并且仅施以扁桃腺炎一般的普通治疗,而没让病患住入隔离医院。
当然倘若能谨慎治疗,避免传染给医院内的其他患者,倒也无可厚非。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诊断
1.接触史
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
2.临床表现
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梅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特点。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数增高,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倘若在培养中发现尚有溶链菌,就得服用药物一直到细菌消灭为止。药物方面以青霉素最为有效。
溶链菌感染症之二: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腭)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常伴有轻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环的急性炎症。多见于10~30岁之间的青少年,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炎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50岁以上,3~4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春秋两季气温变化时最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扁桃体炎有时为某些疾病尤其是某些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白喉、麻疹及猩红热等,应注意及早发现。
溶血性链球菌会导致很多疾病,而且还会引发很多的后续身体反应,大家若确诊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一定要注意病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