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婴儿期:亦称婴儿湿疹,通常在生后第2或第3个月开始发生,亦有报告生后第2或第3周发生者,然而此时诊断较难,皮损主要发生在两颊,额,头皮,个别病例可发展至躯干,四肢,其皮疹特点主要可分两型, 渗出型及干燥型。
渗出型的湿疹多发生于肥胖有渗出性体质的婴儿,初起于两颊,发生红斑,境界不清,红斑上密集针尖大丘疹,丘疱疹,水疱和渗液,渗液干燥则形成黄色厚薄不一的痂皮,常因剧痒,搔抓,摩擦而致部分痂剥脱,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重者可累及整个面部及头皮,如有继发感染可见脓疱,并发局部淋巴结肿大,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由于处理不当扩展至全身变为红皮病,并常伴有腹泻,营养不良,全身淋巴结肿大等。
干燥型的皮疹常见于瘦弱的婴儿,为淡红色的暗红色斑片,密集小丘疹而无水疱,皮肤干燥无明显渗出,表面附有灰白色糠状鳞屑,常累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慢性时亦可轻度浸润肥厚,皲裂,抓痕或结血痂。
除上述两型外,有人还分出脂溢型,其特点为皮损发生在头皮,耳后等皮脂腺发达区,可产生黄色厚痂,但其基本特点和渗出型相似。
无论哪一型均有阵发剧烈瘙痒,引起婴儿哭闹和睡眠不安,病程慢性,在经过中时好时坏,一遇不良刺激或服用敏感的饮食,气候突变,穿着紧身的毛,丝绸衣服,感染或用肥皂清洗过勤等而使病情恶化,但总的趋势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
2、儿童期:5岁前占80%,皮损分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的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相似,多为针尖大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融合成片,较干燥,背覆灰白色鳞屑,皮肤有轻度浸润,部分呈苔藓化,多发生于肘窝和两小腿的屈侧,亦可累及颈外侧及四肢其它部位。
痒疹型的皮损表现全身散发痒性丘疹,多发生四肢伸侧及背部,丘疹较大,皮色或棕褐色,初起者较红,丘疹干燥,表面粗糙覆以薄痂,陈旧者小而硬,大多数皮疹顶端被抓破,可见抓痕,血痂,可伴局部淋巴结肿大。
3、青年及成人期:主要表现为慢性苔藓化皮损,多位于头面部,颈部及肘膝关节屈侧,对称分布,明显色素沉着,有明显的抓痕,白色皮划痕阳性。
长期异位性皮炎的患者20-30岁可以发生白内障,白内障可能是一种特异性的表现,也可以是广泛系统或局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结果,单纯疱疹有时会给异位性皮炎患者带来严重的发热性疾病(疱疹性湿疹)。
多吃含B族维生素比较多的食物,如谷类食物小米等;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苹果、柚子、橙子等;多吃菌类食物,如蘑菇;多喝绿茶。
辛辣刺激食物不吃,大蒜,辣椒等;油腻食物不吃,肥肉、鸡皮、肘子皮等;容易过敏的食物不吃,如海鲜,特殊蛋白质,鱼类、虾类等;稀有动物肉类不吃,大雁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