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禁忌酒精类的饮料,酒精可刺激细胞加速能量代谢,诱发体温升高,对本病的恢复非常不利。
尽量避免温补的肉类,狗肉、羊肉等温补类的食物,应尽量少吃,避免造成体温进一步的升高,影响本病的恢复。
防止昆虫叮咬,蚊子跳蚤虱子和蜱螨等吸血昆虫。可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斑疹、伤寒丝虫病和恙虫病等。尽量不要在野外宿营,若确实无法避免,应有帐篷或身上涂抹有芳香味的驱虫剂,并穿长袖衣裤睡觉。要特别邦助注意检查真难卧具是否卫生。
有无跳蚤虱子,若卫生状况不好,应立即改换地方各种入住。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在流行季节前几个月,给儿童早点注射乙型脑炎疫苗或出游前一正确个月完成;在有斑疹伤寒流行趋势时,应接种斑疹伤寒疫苗;到东南亚或非洲旅游者,应接种乙脑登革热黄热病疫苗。
配备必要的药选择物。到疟疾疫区旅游者,务必备用氯喹乙胺嘧啶和甲氯喹等;若疑患恙虫病服用强力霉素,对治疗准备恙虫病有特效;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可用于发热头痛四肢关节痛以减轻不适痛苦。
回归热是由回归热螺旋体经虫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肿大和出血倾向,重症可有黄疸。根据传播媒介不同,可分为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两种类型。
根据发病季节与地区、个人卫生情况及有体虱滋生等流行病学资料,发热与间歇交替出现的典型热型,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从末梢血中检出螺旋体,本病即可确诊。
潜伏期2~14天,平均7~8天,起病大多急骤,始以畏寒、寒战和剧烈头痛,继之高热,体温1~2天内达40℃以上,多呈稽留热,少数为弛张热或间歇热。头痛剧烈,四肢关节和全身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有眼痛、畏光、咳嗽、鼻衄等症状。面部及眼结膜充血,四肢及躯干可见点状出血性皮疹,腓肠肌压痛明显。呼吸、脉搏增速,肺底可闻细湿啰音。半数以上病例肝脾肿大,重者可出现黄疸。高热期可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神志不清、谵妄、抽搐及脑膜刺激征。持续6~7日后体温骤降,伴以大汗,甚至可发生虚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