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发型肺结核(Ⅰ型):原发型肺结核为原发结核感染引起的临床病症。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并发淋巴结支气管瘘时;如淋巴结肿大比较显著,而肺内只有较少的播散性病变时,仍归本型。
1.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代号: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血行播微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1.3、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是继发性结核的主要类型。肺部有渗出、浸润和(或)不等程度的干酪样病变,也可见空洞形成。此外,干酪性肺炎和结核球也属于此型。
1.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慢性类型。常伴有较为广泛的支气管播散性病变及明显的胸膜增厚。肺组织破坏常较显著,伴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而造成患处肺组织收缩和纵膈、肺门的牵拉移位,邻近肺组织常呈代偿性肺气肿。
肺部是用来呼吸的内脏,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它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左右各异。肺结核的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大部分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长期不愈的原因有诊断不正确以及治疗的不规范,与结核菌耐药等有关。
其实,肺结核又可以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传染性是指痰内带有结核菌,会传染给别人的病人。非传染性指痰内不带结核菌,不会传染给别人的病人,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患者是属于哪一种的肺结核。
肺结核在服抗结核药物后二、三天,结核菌会大幅下降,但虽如此,服药后的两星期里仍带传染性,病菌是飞沫传播,如果你没带口罩陪了肺结核患者一个下午受感染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受感染的也未必会病发,通常人的抵抗力变差时,曾受到感染的结核菌就会病发,但即使受感染病发也不用担心,肺结核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好好治疗,现在的结核药物很先进,可以治好95%以上的患者。
确定诊断的结核病患者,与其同宿的亲友以及接触超过8小时者都需要接受检查;如果是还没有确定结核的疑似个案家人,就不需要检查。但如果你很担心,可以要求接受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肺结核患者常有一些结核中毒症状,其中发热最常见,一般为午后37.4℃~38℃的低热,可持续数周,热型不规则,部分患者伴有脸颊、手心、脚心潮热感。
常是肺结核患者的首诊主诉,咳嗽三周或以上,伴痰血,要高度怀疑肺结核可能。
肺结核病人咳痰较少,一般多为白色黏痰,合并感染、支气管扩张常咳黄脓痰;干酪样液化坏死时也有黄色脓痰,甚至可见坏死物排出。
当结核坏死灶累及肺毛细血管壁时,可出现痰中带血,如累及大血管,可出现量不等的咯血。
胸痛并不是肺结核的特异性表现,靠近胸膜的病灶与胸膜粘连常可引起钝痛或刺痛,与呼吸关系不明显。
一般初发肺结核病人很少出现呼吸困难,只有伴有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会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
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热能需要超过正常人,一般要求达到每千克体重供给30千卡,全日总摄入量为2000千卡。
因病人蛋白质消耗多,且蛋白质是修补组织的重要营养素,有益于病灶愈合,病体康复,所以结核病患者每天总的蛋白质为80-10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如肉、禽、水产品、蛋、乳及大豆制品应占总蛋白质摄入量的50%以上。
应重点补充维生素A、B、C、D。维生素A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维生素C有利于病灶愈合和血红蛋白合成,维生素B族有改善食欲的作用,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乳、蛋、内脏等食品含维生素A丰富,酵母、花生、豆类、瘦肉富含维生素B族。
钙是结核病灶钙化的原料,牛奶中所含的钙量多优质,患者每日应饮奶250-300克,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备原料,肺结核合并贫血更要补充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