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诗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养生有“动”“静”
2015-12-07阅读:981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综观古今中外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动和静。中医讲:动生阳,静生阴。所谓“流水……

综观古今中外多种多样的养生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动和静。中医讲:动生阳,静生阴。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态养生正是从“生命在于运动”出发,主张锻炼、活动、营养,以此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健康;静态养生从“生命在于精养”出发,主张从提高人体固有的疾病自愈能力出发,主张静坐、淡泊、节食,认为通过这种和谐和宽松,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健康的危害,防止疾病产生。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动还是选择静呢?正确的应该是根据个人的具体倩况采取动静交替和动静结合的方法。动静结合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它指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拿打太极学来说,太极拳讲究体要松(不用力)、气要固(不散漫)、神要凝(无杂念),形体在动,却又处于身体放松、大脑相对静止状态,这就是动静结合的最好例证。

但什么东西都有一个度,过动和过静都不好。汉末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极,就是过度,就是耐受能力的极限。无论动或者静,一旦接近这一极限,则必须用另一种来代替。至于判断接近极限与否的依据,专家认为,大致来说,如果运动完毕五分钟内呼吸还未恢复正常,仍感到精疲力竭,表明已过度了。

此外,由于人的体质、年龄、职业、爱好有差异,动和静,要因人而异。有人阳气足,好动,你让他整天不出屋,准能憋出病;反之有人就是喜欢静,整天也不锻炼,可也未必活得不好。年轻少壮时,人的精力充沛,适当多动很有好处;到了中老年,人的精力和体力变得有限,不适宜动得过多过剧烈,应以静养为主。从事脑力劳动者,平时以静为主,活动时宜参加打球、跑步等动态养生来弥补,等等。

总之。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养生保健的“静”与“动”既对应又统一,不可把两者迥然分开,要动静并重,不可偏颇,正所谓“心神以静为宜,躯体以动为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