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养生宜稳态调节,调中求“和”既然调养是以追求阴阳平衡为目的,其“和&……
养生宜稳态调节,调中求“和”
既然调养是以追求阴阳平衡为目的,其“和”就代表了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状态。万物皆处在运动之中,但都有相对静止的稳定状态,《易经》中所指出的“唯变所适”,也即是在各种运动变化中求得最适合的状态。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提倡的“和平共处”、“和谐共建”,就是要求保持社会的稳定,在稳定中才会有建设与发展。
平衡主要是针对机体内脏各器官功能而言,机能平衡、心态平衡、饮食平衡、药物平衡、节气平衡等等,就是构成机体稳态的相关因素。如:脏腑的阴阳比例能否平衡;脏腑之间的配合是否平衡;社会活动中心态是否平衡;饮食五味结构是否平衡;饮食五味量是否平衡;药物润与燥、补与泻、行与守、升与降、急与缓能否平衡;季节、气候与饮食五味、药物、体质能否平衡。
以感冒为例,均是因感受外来邪气,肺气不宣,治疗上必以疏风解表,宣散肺气为主。但因肺的经脉与胃相通,与大肠相表里,感冒的同时有可能出现口臭、便秘,治疗也就是除疏风解表,宣散肺气外还需清理胃肠;而心情抑郁,抵抗力差又可导致感冒反复无常,又需疏肝解郁;饮食偏腻又可导致感冒挟湿,缠绵生痰,又需除湿化痰;痰湿体质,地处潮湿、暑热当令,药食宜偏燥;阴虚体质,地处高坡、燥气当令,药食宜偏润;年老体弱,感冒说明正气不足以卫外抗邪,外邪入侵,宜鼓舞正气而驱邪外出;年壮体盛,虽感冒而正气不虚,宜驱邪为急。
古人所谓“用药如用兵”就是权衡利弊,掌握分寸,辨“太过”与“不及”(“太过”则实,“不及”则虚),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以和为贵,和中求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