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地区民间常有吞服鱼胆治疗某些疾病的习惯,人们认为鱼胆有清热解毒、明目、止咳平喘等功效。但实际上,鱼胆有毒,随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前两日,王先生就因食用生鱼胆并饮酒6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少尿,急诊入院,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血液透析、护肝等对症治疗后病情才有所好转。
可引起鱼胆中毒的鱼类主要是淡水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养殖。这些鱼类肉味鲜美,仅胆汁有毒,其有毒成分为5-α-鲤醇。
鱼胆中毒潜伏期最短为0.5小时,一般为5~12小时。消化系统症状出现得最早,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病后2~3天可出现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肝脏损害表现。泌尿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毒后3~6天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神经系统症状早期为头晕、头痛,严重者有脑水肿,表现为神志不清、谵语、烦躁不安、全身阵发性抽搐、昏迷等。循环系统症状为心悸、心律紊乱、休克等。
鱼胆中毒发病快、病情重、进展快,患者一般在中毒后8~9天死亡。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高达30%。据报道,一般吞食鱼重1斤的鱼胆4~5个,或鱼重4斤的鱼胆1个,即可引起中毒;吞食鱼重5斤的鱼胆2个,或鱼重10斤的鱼胆1个即可致死。食用鱼胆中毒后要尽快排毒,一般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等方法。鱼胆汁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吞服鱼胆超过6小时者,亦要催吐、洗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