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是寄生在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虫体之一,它虽然通常作祟于人的肠腔,但它还有一个癖性,就是嗜好钻孔,且喜碱恶酸。
当蛔虫在其寄生的环境发生改变,如过饥、受寒、高热、腹泻、驱蛔药使用不当时,它就会乘胆总管及括约肌由于炎症、结石等功能失常处于松弛之时而“逆流而上”,钻入人体的胆道。这时就会引起发作性的上腹剧烈绞痛,并成为外科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胆道蛔虫病之所以称之为急腹症,一是因为它来势急骤,患者往往在毫无预感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上腹“钻顶”样疼痛:二是疼痛剧烈,甚如锥刺刀绞,病人常抱腹屈膝,俯卧床上,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呻吟不止。腹痛后不久,病人常会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可吐出胆汁及蛔虫。另外,这种腹痛常是时作时休,虽然剧痛时难以忍受,但间歇期间患者又静如常人。经医生检查时,腹部平软,压痛轻微。
蛔虫钻进胆道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腹痛
蛔虫钻入胆道,刺激胆总管的壶腹部括约肌,使之产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患者出现剑突下突发性剧烈绞痛、疼痛持续时间不等,而疼痛过后可如常人,这是胆道蛔虫症状的特点。患者腹痛的程度和体征不相符,常常腹痛剧烈,但体征轻微。发病初期腹部喜按,但随着胆道炎症的发生而出现拒按。
2、恶心、呕吐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可含胆汁,也有可能吐出蛔虫。据报道呕吐出的蛔虫可多达数十条甚至上百条之多,小儿由于咽喉反射敏感性较差,可从鼻腔中爬出蛔虫。
3、寒战、发热
胆道蛔虫患者的体温多在正常范围之内,当合并感染时,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但体温的上升与腹痛的程度不成比例。蛔虫钻入胆道引起胆管炎,除非虫体退出胆道,炎症缓解,体温多不会自退。
4、黄疸
单纯的胆道蛔虫因虫体表面光滑,不易形成完全性胆道梗阻。但蛔虫钻入胆道后,若蛔虫的数量多、蛔虫死在胆道内,或反复发作的胆道蛔虫引起胆管炎时,可引起胆道梗阻,在梗阻后24~48小时可出现黄疸。患者还可出现肝大。
患上此病后,患者及家属既不要惊慌,也不要麻痹,应当抓紧时间积极治疗,早期经非手术疗法,一般可以治愈。若经非手术治疗一周以上仍不能缓解者,可考虑手术疗法,但这种疗法仅属于少数人。
根据蛔虫喜甘而厌酸的特点,多吃酸性食物,如破梅汤、山棱汁、醋等,以安虫体,防止上窜,继而应用驱虫药物将其杀死。在驱虫的同时,饮食要选择具有解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糖姜片、糯米粉、蜂蜜等,此类食物能松弛肛裳括约肌,帮助虫体退出。
在发病初缓解时,宜进富有营养的流质饮食,呕吐者稍如生姜汁。忌食把腻、不易消化和辛辣刺激,性食品。
发作或并发胆道感染时要卧床休息,发作过后要争取时间睡贼,以防午睡和夜间再发作,周围环境要安静。
切不可滥用驱虫药,应有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防止因剂量不足而刺激蛔虫,加重病情。
及时彻底驱除体内的肠道蛔虫,以避免本病复发。
剧烈运动、受寒、高热等可激惹体内蛔虫上窜。故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尽量避免各种诱发本病的因素。
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