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让身体在更沉稳,但是不失灵巧的状态下,都是正确的动作,太极之所以难,就难在中庸,过与不及,都不是真太极。所以才会有的人说要,有的人说不要,其实,都对,都不对,练拳应该要注重相对性,而非绝对性。人人都说要立身中正,而为什么又有人说斜中正,即是斜,又那来的中正。
原因就是初学者只能做到身体直立时的中正,而练至内气充满时,身体微倾,意气仍能贯串上下,这才是真的“意气中正,神贯顶”。
小腹要有微沉重感,并非空无一物,更不可执意收小腹,正确的感觉应该是气沉丹田,小腹微凸,再将小腹微收。收尾闾也是相似的方法,也是微收。如此一下,前后则有平衡力,而加上左右的落胯,与上下的意气贯串,才是成为完整的平衡。松腰让重心又往下沉一点,与敛臀的效果应该是1+1,并无相抵触的地方。
顶劲要虚虚领起,则精神自然提起,同时气沉丹田,周身放松。由于身体上领下沉,即使身躯放长而产生弹性成为劲。
立身须中正安舒,具有支撑八面之势,使推手时身躯不致偏于一边或依赖于对方身手之上,以免己劲为人所识,若偏一边,就不易顺遂地运用粘走功夫。
在神气内隐则柔,外显则刚的前提下,推手时要具有忽隐忽显的刚柔变换作用,这正是求懂劲过程中不断问劲的表现。
推手时要求做到两手有虚实,两足有虚实,一手一足上下亦要分虚实,形成处处分阴阳,处处有虚实。陈鑫说:“虚实兼到,忽见忽藏;实中有虚,人己相参;虚中有实,熟测机关。”待虚实的转换熟练后,只要注意一只手,其它一只手两只足由于下相随,自然也就能随着灵活转换。
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练拳要领2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太极对于身体的各个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
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可立即练习。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
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1、忌运动强度过大
应根据自身的状况灵活调整运动量,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2、忌带病锻炼
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冬练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运动刚结束,最好不要马上大量喝水,稍稍休息后,在少量多次的饮用。喝点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喝些糖水、果汁、有助于尽快补充消耗的能量,促进身体恢复。
3、忌运动后立即洗澡
由于运动使肌肉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内脏的血管相应收缩以维持肌肉的血量,这时洗热水澡则会使皮肤肌肉的血流量继续增加,而内脏尤其是脑部的血量减少,容易出现脑缺血而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