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太极拳出汗多好吗
打太极拳出汗有讲究。练太极拳时哪个部位出汗了,出透汗了,就说明哪个部位的气血通畅了,汗毛孔打开了,邪气放跑了,毒素(体内堆积的乳酸、尿素、氨等)排除了。练习太极拳虽出汗但不喘,表示你的运动量达到了,处于有氧状态。随着练拳的进步,周身动作越来越协调,汗液也由黏变稀、由咸变淡,这是提高体内血液循环和排毒质量的过程。
练太极拳不提倡大量出汗,如果要领正确,练完后应该是身体微微发热,有通透的感觉。如果练拳多年以后仍是大汗淋漓,出汗量一点不减当初,就有可能是身体有了毛病或者练拳不得方法、不得要领。
随着练拳层次的不同,出汗的效果不一样,出汗的部位、多少、味道都不一样。锻炼气力的初级阶段,汗出在身体的大部,身体不健康的人很难跨越这一阶段,即使是太极高手,如果身体不适,该出的汗还是要出。中级阶段背部汗多,其他部位汗水渐少。高级阶段则出现手脚汗多,其他部位无汗。
2、打太极拳如何适可而止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周围动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都有一定疗效,可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的运动疗法项目之一。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者动作不连贯,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
3、打太极拳的禁忌
3.1、忌串门走户
太极拳是内家拳,重点要内外双修,如参杂外家拳的招式修炼就很难登堂入室。
3.2、忌杂拳同练
练太极拳与其他杂家拳同练,容易造成体内气血散乱,很难练通周天。
3.3、忌过急速成
功不是单靠学能得到的,而是练出来的,只有练至火喉,才能水到渠成,没有直通车,欲速而不达也。
3.4、忌过火求功
练太极拳关键是搭好桥,调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满池,丹药而养。口腔不松,牙关紧闭,搭桥过紧,就会口干味苦,损精耗气。
3.5、忌松散无力:
松是太极拳之门,是太极拳练者入门的第一关,松是使关、节、椎松开,使肌、腱、肤扩张,让气血直达梢端。绝不是松散、松乱、松懈。
太极拳流派很多,代表性的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五派,开始先学哪派套路,很难一概而论,要看各人自己的喜好。以本人经验来看,陈式较刚勇;孙式小架灵活,气氛较活跃,适宜青年人;吴式中小架子,温文尔雅,女孩子学习尤为合适;武式小架而桩步较高,内动为主,外形蕴藉,适宜平时极少运动的学界人士及高龄老年人;杨式大架,开展舒畅,动中求静,静中有动,青老皆宜。
以杨式大架套路为基本技法的简化太极拳,已推广50年,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好评,都以此作为初学范本。因其舒展大方,套路编排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删繁就简,24个式子,如果每天学习1小时,大约20天左右即可学会整个套路,这个套路为人们初学较为合适。
1、破坏吸收多于脂肪
太极拳在练习的过程中肌体需要吸收大量的营养来维持身体的需要,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可以直接破坏多余的脂肪组织进而吸收转化为能量以供身体所须。
2、加快血液淋巴循环
由于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大量的出汗、呼吸的加深、胃肠蠕动的加快可使血液及淋巴液加速循环,从而使减肥过程中分解、液化的脂肪成分通过汗腺、呼吸、排便等进行排出体外,达到了减肥的效果。
3、可调节内分泌失调
调节内分泌失调在减肥过程中意义深远,许多肥胖者因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失调,通过太极拳的练习使阴阳调和、经络畅通、新陈代谢加快,激素代谢基本趋于正常水平,体重就会迅速减下来。
4、疏通经络阴阳平衡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气血经络畅达阴阳平衡,在加上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练功方法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