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草药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椿皮
2013-10-23阅读:9889 学员编辑 收藏
【药 材 名】椿皮 【英 文 名】Tree-of-heaven Ailanthus 【拉 丁 名】Cortex Ailanthi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 【别名】樗皮,臭椿皮,苦椿皮,臭椿,臭楮,山椿,虎目,虎眼树,鬼目,大眼桐,樗树,白椿,樗根白皮,樗根皮 【名称考证】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臭椿 (《群劳谱》),又名:臭楮(《食疗本草》)、山椿、虎目(《本草拾遗》)、虎眼树(《四声本草》)、 鬼目(《本草图经》)、大眼桐(《纲目》)、樗树、白椿。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科目来源】苦木科植物 【药用部位】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性味归经】苦涩,寒。①《本草拾遗》:“味苦,有小毒。” ②《本草衍义补遗》:“性凉”③《本草从新》: “苦,寒,涩。”
入胃、大肠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心、肝、脾三经。”②《要药分剂》: “入胃、大肠二经。”③《本草再新》: “入肺、胃二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 【功效主治】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治久痢,久泻,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蛔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用药忌宜】《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滞下积气未尽者亦不宜遽用。” 【用药配伍】配党参:补中益气;配人参:补涩合用。 【炮制方法】樗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炒樗白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
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椿皮丝500克,用炼熟蜂蜜90克。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 【药材鉴定】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简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长3~10厘米或更长,厚5~10毫米。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具油腥臭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
②樗木皮(《本草拾遗》)干燥的干皮,较根皮厚而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等,厚约1.5~2厘米。外皮暗灰色至灰黑色,极粗糙不平,有裂纹,有时刮去栓皮,露出淡棕黄色皮层。其它与根皮相同。根皮及干皮均以肉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佳,一般习用根皮。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樗(臭椿)、椿(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在历代《本草》中每见合并叙述,商品亦多将樗皮、椿皮统称“椿白皮”或“椿根皮”,盖因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之故。目前使用较广者为樗白皮,仅在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参见“椿白皮”条。
显微鉴定: 根皮粉末:浅灰黄色。① 石细胞大多成群或与纤维连结。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有的边缘尖突,直径24-96μm,长至150μm,壁甚厚,有的壁厚薄不匀或一边薄、三边较厚,胞腔常含草酸钙方晶,直径11-48μm。②纤维直径20-40μm,壁极厚,木化。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5- 56μm。此外,可见草酸钙方晶、淀粉粒、木栓细胞等。 【古籍考证】出自《 药性论》;《本草图经》:“椿木、樗木,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Mersosin)、鞣质、赭朴吩等。树皮含臭椿苦酮(Ailanthone),臭椿苦内酯(Amarolide)、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Quassin)、新苦木素等。种子含油约35%及 2,6-二甲氧基醌、臭椿苦酮、臭椿内酯(Ailantholide)、查把任酮(Chaparrinone)、苦木素等。叶含异槲皮甙、维生案C等。树皮含苦味成分臭椿内酯(a-marolide)、11-乙酰臭椿内酯(amarolide-11-acetate),另含脂肪酸(27%以上)、植物甾醇、转化糖、蜡醇、鞣质,并含非苦味成分shinjulactone C和methyl-4-methoxy-β-carboline-l-carboxy-late。 【原生形态】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13~25,卵状披针形,长7~12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近基部有1~2对粗齿,齿尖背面有1腺体,揉碎有臭气。圆锥花序顶生,花小,白色带绿,杂性。翅果扁平,长椭圆形,1~6个着生于1果柄上,每个翅果中部具1种子。花期6~7月,果期9月。生于山坡、路旁,或栽培于庭院、村边。 【参考出处】《药性论》,《本草图经》 【功效分类】收涩药 【关 键 词】除热 燥湿 涩肠 止血 杀虫 久痢 久泻 肠风便血 崩漏 带下 遗精 白浊 蛔虫
上一篇:刺槐 下一篇:刺竹茹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