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出血有什么症状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1.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2、脑出血应该如何预防
脑出血跟天气的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气变寒,人的皮肤血管床收缩,造成心脑循环血量的剧增,心脏负荷增加,脑循环阻力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增高,因此,冬季来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
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老人,冬季要特别提高警惕,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生活要有规律老人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但不可过于劳累。
3、脑出血如何诊断检查
3.1、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3.2、MRI检查:可发现CT不能确定的脑干或小脑小量出血,能分辨病程4~5周后CT不能辨认的脑出血,区别陈旧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显示血管畸形流空现象,还可以大致判断出血时间,是否多次反复出血等,但MR检查需要患者较长时间(10分钟以上)静止不动躺在扫描机内,对已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较难做到,一般不及CT检查应用广泛。
1、根据血管病理
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
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
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
如特发性脑出血。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
1、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止血药和凝血药对脑出血并无效果,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仍可使用;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手术治疗:中医药、针灸、按摩疗法配合治疗,对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