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多为短暂性出血,血肿扩大多发生在6小时内尤其是3小时内。出血点周围局部的脑组织首先受到动脉血流的冲击产生原发性损害,继而出现脑内血肿形成,局部高压引起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缺血、水肿和坏死。血肿也因病期不同而呈不同状态,如凝固、液化或囊腔形成,血肿腔的周围为软化带。由于出血水肿造成局部静脉引流受阻而致软化带有较多的斑点状出血。
急性期血肿周围脑水肿明显,半球体积增大,压迫该侧脑室使其明显变形并向对侧移位甚至形成脑疝,导致脑干扭曲、压迫,常为脑出血致死的直接原因。高血压性脑出血在大脑基底节处最常发生,约占脑出血的2/3。其中壳核出血较多见,占44%,丘脑出血13%,桥脑出血9%,小脑出血9%,其他部位约占25%。
自发性脑出血,也称为非外伤性脑出血。它与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起,又被称为出血性脑卒中。称为根据出血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脑出血与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占70%-80%,由高血压或脑血管淀粉样病变造成小血管损伤致其自发性破裂所致。继发性脑出血与一些先天性或获得性疾患,如血管性病变、脑肿瘤、凝血障碍以及多种药物等有关。
经常出现反复性的流鼻血。
突然发作较为剧烈的头痛(与通常性质头痛不一样,呈头炸裂样),或病程较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表现。
颈部变得僵直,后枕部不适(活动受限,尤其是低头,下颌抵上胸动作困难)。
出现头晕的症状,感到周围环境不停旋转,无法稳定的站立或是晕倒在地。这些表现可是一过性的,也可反复出现或是愈发严重。
暂性视物模糊,或眼睛有重影出现,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或出现失明。
突然感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活动不便,手持物掉落,嘴歪、流涎,走路不稳。
和他人交谈时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或口齿不清,听不懂别人所说的话。
走路不稳定,意识出现障碍,反应差,甚至神志不清醒,大小便失禁。
1、高血压病
脑出血的发生建立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内穿通动脉上可形成许多微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大脑基底节的豆纹动脉、桥脑、大脑白质和小脑。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微动脉瘤可能破裂而出血。
2、脑血管淀粉样变(CAA)
又称“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异常的淀粉样物质选择性地沉积于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动静脉的中膜和外膜,年龄愈大愈易发。由于脑皮质和软脑膜易发生脑血管淀粉样变,故该病变所致的脑出血总发生于脑叶,大脑半球深部组织、脑干和小脑很少受累。CT片上表现为不规则斑点状高密度阴影为其特点。
3、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它们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但也有出血后破入脑实质内形成脑内血肿。
4、颅内恶性肿瘤
如胶质瘤、转移瘤、黑色素瘤等,发生肿瘤卒中时可形成脑内出血。
5、血液疾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1、动左手
多用左上肢及左下肢,尤其多用左手,可减轻大脑左半球的负担,又能锻炼大脑的右半球。医学研究表明,脑溢血最容易发生在血管比较脆弱的右脑半球,所以防范脑溢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在早晚时分,用左手转动两个健身球,帮助右脑半球的功能正常发挥。
2、避劳累
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
3、调情志
保持乐观情绪,减少烦恼,悲喜勿过,淡泊名利,知足常乐。
4、择饮食
饮食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
5、戒烟酒
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酒。
6、防便秘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做适当的运动及早晨起床前腹部自我按摩。
7、不蹲便
蹲便时下肢血管会发生严重屈曲,加上屏气排便,腹内压力增高,可使血压升高,就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而坐便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发生的机会。
8、防跌倒
老年人多有脑动脉硬化,血管壁较脆弱,跌倒后会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行动时要特别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