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风湿疾病 >> 其他风湿病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时节来临,医生教你5招祛除湿气!
2023-06-23阅读:3780 学员编辑 收藏

讨厌的梅雨季又到了

这时候如果感觉

胃口不好、身体酸痛、心情不好

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四个字

“湿气太重”


所以“湿气”到底是什么?

梅雨季有哪些必备的除湿良方呢?


[

什么是湿邪

]


中医通过对四季变幻的观察,总结出自然界存在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表现,分别对应不同季节的特征,如春季多风,夏季多暑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等。
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对人体是无害的,人们也会自行调节、适应。但如果气候变化出现异常,或超出了人体适应能力的范畴,就容易出现不舒服甚至导致疾病发生,此时上述六种气候表现就可成为致病邪气,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邪。



“湿邪”在中原地区常见于多雨的长夏时节(7月~8月),在东南沿海地区则常见于6、7月份的梅雨时节。这段时间空气湿度大、气温高、木板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被吐槽为“霉雨”时节。



此时节人们会感觉到处都是湿哒哒的,出汗身上发粘,胸口发闷,连带着心情都不爽利。更有甚者会出现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四肢关节酸痛等疾病表现,此为感受“湿邪”致病。



[

中医西医

分别如何看待“湿”

]


中医认为湿邪致病原因可分为外湿和内湿。

湿

除了上文说过的感受时令湿气外,还可因久涉湿地、长期居处于阴暗潮湿环境等因素导致,主要是受到环境湿气的影响。

湿

主要是因为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内生湿邪致病,如久食生冷油腻、多饮酒水等致痰湿内生,阻于中焦致病。
湿邪与五脏中的脾最为相关。中医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其性喜燥而恶湿,若因脾气亏虚或湿邪困遏脾阳,脾运化功能失常,则可出现内生湿滞,因此产生一系列湿邪症状。




“湿气重”的几个特点

湿性重着

以沉重感为特征,如感到身体困倦沉重、头部昏沉,疲惫不堪,食欲不振、恶心干呕。

湿性黏滞

口中黏腻,皮肤油腻,排大便不尽感、大便易粘在马桶上,舌苔往往又白又厚。


如果有以上症状,可能就需要健健脾气、祛祛湿气。更深一步讲,湿气病往往还可分为寒湿、湿热和痰湿等,需要根据其表现特点辨证论治。



西医没有湿气的概念,根据气候致病特点及湿邪临床表现,可解释为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
① 雨季节环境温暖潮湿,衣物易滋生真菌、霉菌,食物容易变质,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呼吸道、胃肠道等感染。此外,梅雨时节气候时凉时热,容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出现感染。
② 进食过多生冷、油腻、酒饮、不洁饮食等,导致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舌苔白厚腻、口干口臭、大便黏腻不成形等。
③ 湿环境容易加重风湿性疾病症状表现,关节酸楚疼痛,屈伸不利。





[

什么样的人

更容易有“湿”

]


首先从外感湿邪的角度讲,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人群更容易生“湿气”,古人常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江浙东南沿海地带气候夏季气候温润潮湿,湿气致病最为常见,这是地域和气候特点决定的。
此外,长期接触水湿者,如洗衣、厨房、水产养殖工作者等,感受湿邪的风险更大。还有一些不良习惯者,如经常洗头发不吹干、湿衣服不换洗的人,也容易感受湿邪。
从内生湿邪的角度讲,贪食生冷、油腻、酒饮,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导致湿气在体内累积,而生冷、油腻等饮食也是直接助生湿邪的帮凶,此消彼长之下,内生湿邪就可致病。
其次,作息紊乱、长期熬夜的群体也容易生湿。作息紊乱易干扰脾胃工作节奏,且长期熬夜消耗气血,常常出现劳倦,中医古籍《脾胃论》提出:劳倦则脾先受病。脾病则水谷运化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水湿无法运化。脾胃虚弱表现为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大便稀溏,运化不佳。
再有,缺少运动的人群湿气难化,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气血运行,脏腑气机升降功能,帮助水湿运化。而懒动少练,久坐伤肉,最终也会导致脾气运化失常,内生湿滞。
最后,长期受不良情绪影响,肝郁气滞的人群,也容易导致脾虚,出现湿邪表现。




[

有哪些祛湿的办法

]


① 饮食调养


饮食宜清淡、多补充鱼、瘦肉、豆类等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不宜油腻,避免生冷、腌制品等。
湿邪表现较甚者,宜进行药膳调补,常食用健脾祛湿的药食同源食材,如茯苓、薏苡仁、山药、扁豆花、玉米须等,家常制作成易消化的茯苓薏苡仁粥、山药扁豆瘦肉汤等,更适合老年人脾胃特点,通过健脾益气祛湿,调补脾胃功能,改善湿气内生的内环境。若兼有畏寒,四肢冷等寒湿表现,可以添加生姜、陈皮、大枣等温脾散寒湿;兼小便黄赤、口苦、舌苔黄等湿热表现者,可以添加赤小豆、茵陈等食材,祛湿清热。(合并高血糖者请咨询医生建议)
若食疗改善不佳者,则需及时就医,以健脾益气祛湿中药治疗,改善症状。


② 其他疗法


湿邪表现较重的老年人,可以艾灸足三里、丰隆、中脘等穴位,激发脾胃脏腑阳气,既可温中补虚,也能温化水湿(不适合湿热证型)
此外,通过针刺足太阴脾经以及足阳明胃经上穴位,如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等也可以调节脏腑功能,缓解体内湿气过重的情况。(请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③ 适度运动


老年人气血不足,运行不畅,推荐进行适度运动,学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养生方法,可以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


④ 改善居处环境


居住底层或平房的老年人更易接触潮湿环境,建议经常清理堆积物品,防止腐烂霉变;可在卧室、客厅等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艾叶、菖蒲等熏香化湿,有条件者可以用除湿器改善环境湿度。暑热的夏季室内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⑤ 调整作息规律


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保持脏腑功能健旺,有助于抵御湿气侵袭。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